中医古籍
  • 菰米

    《中药大辞典》:菰米拼音注音Gū Mǐ别名

    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蒋实(《楚辞》王逸注),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茭白子(《江苏植药志》)。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果实。9~10月,果实成熟后采取,搓去外皮,扬净,晒干。

    生境分布

    产江苏等地。

    性状

    干燥的果实,呈圆柱形,长1~1.5厘米,直径1~2毫米,两端渐尖,表面棕褐色,有1条因稃脉挤压而形成的沟纹,腹面从基部至中部有一条弧形的因胚体突出而形成的脊纹,脊纹二侧微凹下,长至0.6厘米。折断面灰白色,富有油质,质坚硬而脆。气微弱,味微甘。以子粒饱满、无蛀者为佳。

    化学成分

    颖果含蛋白质1.2%、脂肪油0.1%、碳水化物2.8%、灰分0.5%。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性味

    ①《本草拾遗》:"性冷。"

    ②《纲目》:"甘,冷,无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止渴。"

    ②《纲目》:"解烦热,调肠胃。"

    ③《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治心脏病等,或作利尿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菰米拼音注音Gū Mǐ别名

    雁膳、菰粱、安胡、蒋实、茭米、黑米、雕胡米、雕菰、茭白子、菰实

    英文名fruit of Fewflower Wildrice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 Hand.- Mazz.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后采取,搓去外皮,扬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湖沼水塘内的栽培作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原形态

    菰,多年生草本,常有根茎。秆直立,高90-180cm。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100cm,宽10-20mm。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分枝多簇生,开花时上举,结果时开展;雄小穗长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果期秋季。

    性状

    干燥的果实,呈圆往形,长1-1.5cm,直径1-2mm,两端渐尖,表面棕褐色,有1条因稃脉挤压而形成的沟纹,腹面从基部至中部有一条弧形的因胚体突出而形成的脊纹,脊纹二侧微凹下。长至0.6cm。折断面灰白色,富有油质,质坚硬而脆。气微弱,味微甘。以子粒饱满、无蛀者为佳。

    化学成分

    颖果含蛋白质1.2% 、脂肪油0.1% 、碳水化物2.8% 、灰分0.5%。

    药理作用

    菰米对血压上繁荣昌盛有抑制倾向,对于中风(脑血管障碍)有中等程度预防作用。尚可改善补体效价,增强机体免疫力,使激素海化,促进糖代谢等,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菰米无论口服或皮下注射,都安全无毒。

    归经

    胃;大肠经

    性味

    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

    除烦止渴;和胃理肠。主心烦;口渴;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小儿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止渴。

    2.《纲目》:解烦热,调肠胃。

    3.《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治心脏病等,或作利尿剂。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别名川肠草、屎瓜秧、甜瓜秧来源葫芦科穿肠草Cucumis melo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祛火败毒。主治痔疮肿毒,漏疮生管,脏毒滞热,流水刺痒。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uān Qiào Huā别名独竹草、纳闹红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ischotolype hispida (Le......
  • 《中药大辞典》:穿鱼藤拼音注音Chuān Yú Ténɡ别名大穿鱼草、水杨柳、疏脉山茱萸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溪边、林阴处。分布陕西、甘肃、湖北至西南、华南等地。原......
  • 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乳痈初起,疔疽肿痛。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
  • 拼音注音Cū Yè Juǎn Bǎi别名肺筋草、石上柏、凤尾草、鸭头草、银肺筋草英文名Roughleaved Spikemos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中国药用动物志》:应用同于海龙。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粗叶卷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