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虎杖叶

    《中药大辞典》:虎杖叶拼音注音Hǔ Zhànɡ Yè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蓼科植物虎杖叶片

    化学成分

    叶含异槲皮甙,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鞣质17%。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捣敷蛇咬。"

    ②《本草推陈》:"治风湿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虎杖叶拼音注音Hǔ Zhànɡ Yè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Zucc.[P.reynoutria Makino;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

    采收和储藏:春季及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以上。根茎横卧地下,木质,黄褐色,节明显。茎直立,丛生,无毛,中空,散生紫红色斑点。叶互生;叶柄短;托叶鞘膜质,褐色,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5-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的圆锥花序;花梗细长,中部有关节,上部有翅;花被5深裂,裂片2轮,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背部生翅;雄花雄蕊8;雌花花往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褐色。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茎叶含少量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并含枸橼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等。叶中尚含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瑞诺甙(rey-noutrin),萹蓄甙(avicular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1,2],以及较多的叶绿醌(plastoquinone)C和B[3],鞣质约17%[4]。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解热毒。主风湿关节疼痛;蛇咬伤;漆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浸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捣敷蛇咬。

    2.《本草推陈》:治风湿痛。采其嫩芽,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报春花拼音注音Bào Chūn Huā别名橡只玛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6~8月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水沟旁及潮湿处。分布西南及西藏、内蒙古、新疆。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 《全国中草药汇编》:抱树莲拼音注音Bào Shù Lián别名抱石莲、瓜子菜、飞莲草来源蕨类水龙骨科抱树莲属植物抱树莲Drymoglossum piloselloides (L.) 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
  •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拼音注音Bá Dú Sàn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药。秋末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性味苦......
  • 拼音注音Bá Dú Cǎo别名筋骨草、散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采收和储藏:2-3月花开时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 拼音注音Bān Dǎo Zènɡ别名七星箭[四川]来源蓝雪科角柱花属植物紫金莲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蓝雪花C. plumbaginoides Bunge,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甘、辛,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