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鸡爪大黄

    别名

    将军、川军、锦纹大黄。

    英文名

    Rheum tanguticum Root。

    来源

    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及根肥大。茎直立,中空。基生叶具长柄,叶片掌状半裂,裂片3~5(~7),每一裂片有时再羽状深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窄线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膜质筒状。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小,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6片,长约1.5毫米,两轮排列;雄蕊9枚;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有翅,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或直接干燥。

    性状

    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 17厘米,直径3~ 10厘米。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攻下药。

    临床应用

    用量3~30克,水煎服。生用峻下,制用缓下,炒炭止血。体虚及胎前、产后忌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用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及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治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鸡爪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治火毒疮疡。鸡爪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治血热有瘀出血症。(功效同大黄,临床可当大黄应用)

    主要成分

    鸡爪大黄含蒽醌类衍生物、萘衍生物、鞣质类化合物等。

    注意

    脾胃虚寒、气血虚弱、阴疽、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妇禁服。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白矾拼音注音Bái Fán别名明矾、矾石英文名ALUMEN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气微,......
  • 拼音注音Bái Lè Yuǎn别名白茨叶(《分类草药性》),白竻花叶(《福建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刺三甲“条。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治痈肿,疗疮,疥癞,......
  • 拼音注音Bái Lè Zhī Yè别名白茨叶、白勒远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 拼音注音Bái Fěn Jué别名小蕨萁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华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
  • 拼音注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