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桂枝附子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处方

    桂枝(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 甘草(二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伤寒论》:桂枝附子汤处方

    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

    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

    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摘录《伤寒论》汉·《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组成

    桂枝四两(9克)、附子三枚(9克)、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9克)。

    用法

    水煎服。目前临床各药用量均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主治

    主治风寒湿外袭肌表,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以及阳虚内寒的胸腹疼痛,喘咳泄泻,舌苔薄白,脉浮虚而涩。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病窦综合征等病症。

    1.痛风:纳入6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各3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美洛昔康;中药治疗组服用加味桂枝附子汤。疗程为3周。结果:中药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23.3%,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在改善血脂异常、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改善关节肿胀、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则能有效降低血尿酸、减轻关节疼痛。(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类风湿关节炎: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益赛普25毫克,每周2次(隔3日),第3个月改为25毫克,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附子汤,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炎性指标、疾病活动度、ACR标准评估以及临床总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13年)

    3.病窦综合征:本方加生脉散治疗患者40例,结果:桂枝附子汤合生脉散加减方以温补心肾,益气活血之法。以阳药为主。辅以阴药,阴能助阳,阴能制阳,共奏温阳益气、活血散寒之功,且避久服阳燥之虞。使其中医证候疗效达90%,病窦疗效达85%。(《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第18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相搏或正虚内寒所致的病症。方用桂枝、附子祛除寒湿、温经通络,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药简力宏。临床应用以表阳已虚,风湿内盛,或阳虚内寒所致的身体烦疼、不得转侧,或自汗出,以及虚寒性胸腹痛、喘咳、泄泻、苔薄白、脉虚而涩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桂枝附子汤再加白术、白芍、茯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和一些化学介质的作用有关,并可避免皮质醇及非皮质醇抗炎药的显着不良反应;还报道该方通过实验证明,对氧化苦接触性皮炎(迟发型超敏作用)有抑制作用。

    方歌

    桂枝附子汤通阳,附子重用是三两,扶阳甘草大枣与生姜,温经散寒除痹良。

    摘录汉·《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脾胃论》卷下: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
  • 处方半夏(汤洗7遍)半两,白芷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诸鲠。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调下。即呕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处方半夏40枚(汤浸7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双仁)40枚,猪牙皂荚(去皮)40挺(4味用好醋浸7日取出,以布绞取汁熬成膏,入众药),礞石(研细,炒)5钱,丁香2钱,木香2钱,沉香2钱,槟榔半两,腻粉1分,硇砂1分,粉霜1......
  • 处方陈皮1钱,白术1钱5分,半夏1钱2分,干姜(炒)8分,神曲(炒)1钱,三棱(醋炒)1钱,莪术(醋炒)1钱,白茯苓(去皮)1钱,山楂(去核)1钱,枳实(炒)1钱,砂仁7分(炒),麦芽(炒)8分。功能主治过食寒冷硬物及生瓜果,致伤太阴,厥阴......
  • 组成半夏一钱(10克)、秫米五钱(15克)。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每日2次分服。功效化痰和胃。主治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舌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症。1.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