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藿朴夏苓汤

    《医原》卷下:藿朴夏苓汤处方

    杜藿香6克 真川朴3克 姜半夏4.5克赤苓9克 光杏仁9克 生苡仁12克 白蔻末1.8克 猪苓4.5克 淡香鼓9克 建泽泻4.5克

    功能主治

    理气化湿,疏表和中。治湿温初起,恶寒无汗,身热不扬,肢体困倦,肌肉烦疼,面色垢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胸次痞闷,大便溏而不爽,舌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沉细似伏。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感证辑要》卷四补。

    摘录《医原》卷下清·《医原》:藿朴夏苓汤组成

    藿香二钱(6克)、半夏一钱半(4.5克)、赤苓三钱(9克)、杏仁三钱(9克)、 生苡仁四钱(12克)、白蔻仁一钱(3克)、通草一钱(3克)、猪苓三钱(9克)、淡豆豉三钱(9克)、泽泻钱半(4.5克)、厚朴一钱(3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芳香化浊,行气渗湿。

    主治

    主治湿温初起,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脉濡缓。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腹泻、消化不良合并慢性胃炎、手足口病等病症。

    1.腹泻:本方配合针灸推拿(腹部按摩及捏脊疗法和腹部红外线照射)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腹泻40例,与蒙脱石散治疗30例对照,两组均常规治疗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状态、补充维生素,疗程3~7日,以治疗7日内粪便性状与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无异常,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临床研究》2012年第9期)

    2.消化不良合并慢性胃炎:以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慢性胃炎35例,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十莫沙必利片治疗34例,疗程4周,以症状消失程度及临床症状积分.3个月内复发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总有效33例中有6例复发(18.18%),对黑组总有效30例中有13例复发(43.33%),两组复发。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陕西中医》2012年第5期)

    3.手足口病: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8例,与利巴韦林治疗77例对照,疗程为6日,以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发热、皮疹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而最初入组的对照组患儿中有1例因为并发脑炎转为重症而终止试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第21期)

    方解

    藿朴夏苓汤是清热祛湿法的代表方剂之一。方用藿香、厚朴、半夏、白蔻仁化湿行气,合以茯苓、苡仁、猪苓、泽泻健脾利水:临床常用于湿温初起,温重于热之证,以湿温初起、胸闷口腻、肢体倦怠、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如见表证明显,恶寒发热,加苍术、白芷;兼有身痛,加羌活、防风;兼有暑邪,加佩兰。如湿温初起,热重于湿,症见舌苔黄腻者慎用。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小儿秋季腹泻、小儿迁延腹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非酒精性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病、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湿热口疮、脾湿型盗汗等病症;也见瘫痪(一氧化碳中毒)、抑郁症、病毒性脑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易激综合征、胆结石术后、不明原因发热、高热不退、腹胀、胃脘痛、头痛、胸痹、呃逆之验案报道。

    实验研究表明藿朴夏苓汤可加速舌上皮细胞凋亡,对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有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减轻TNF -α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

    方歌

    藿朴夏苓三仁添,猪苓泽泻豆豉全,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舌腻宜煎尝。

    摘录清·《医原》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六神曲(炒)250g 巴豆霜150g 天南星(制)400g 朱砂250g性状为粉红色至橙红色的粉末;味淡、微辛。炮制上四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六神曲、天南星粉碎成细粉;巴豆霜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化痰......
  • 处方川芎、当归、羌活、防风、山栀、薄荷。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目赤肿痛,红丝绕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六......
  • 处方僵蚕、全蝎、麻黄、山甲、蝉退、蟾酥、白附子、甘草。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用法用量将紫草1两熬膏,加酒、蜜炼过,匀调服。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 别名保志膏处方当归1两,生地1两,熟地1两,刘寄奴1两,合欢木皮1两,男子黑发(洗净)1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黄蜡8钱,白蜡8钱,龙骨(煅,童便渍)1钱。制法上用麻油4两,煎前6味至发溶尽,滤去滓,复油入锅,下二蜡,不住手搅,离......
  • 处方升麻、干葛、紫苏、川芎、羌活、地骨皮、甘草、防风、荆芥、前胡、薄荷、牛蒡子、桔梗、枳壳、蝉退、山楂。功能主治痘疮初热壮甚,或风寒壅盛,致红紫斑影不起,或痘疮暴出之时,热毒之气发越,疹点隐于皮肤之中。用法用量水煎服。夏,加香薷;冬,加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