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冬季养生要注意三点

    眼下正值冬季,我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冬季阳气伏藏、水结成冰,人体要尽量避免阳气外泻,便是古代的养生哲学。总结起来就是四字,顺应天气。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简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忌食生冷食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天人体的阳气处于不旺盛的藏匿状态,吃寒凉的东西,人体很难吸收消化,从而影响脾胃功能。

    建议大家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饮食,比如说糯米、羊肉、栗子、生姜等,保证人体的阳气充足,使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规律,有些老年人,容易阴虚阳亢的,比如说很多高血压,中医辨证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的,就不适合服用温热的饮食。具体来说,温热性质的常见食物有糯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鲢鱼、鳟鱼、虾、鹅蛋、鸡肉、羊肉、狗肉、辣椒等,寒凉的食物有小米、绿豆、生麻油、海带、紫菜、茭白、竹笋、空心菜、菠菜、苋菜、芹菜、慈姑、金针菜、黄瓜、丝瓜、以及西瓜、柑橘、梨等大部分水果。

    当心受寒得病

    古人的起居都以太阳为标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一直到现在,这个标准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在冬季,应尽量减少接触寒冷环境。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寒冷要消耗人体的阳气,冬季较低的气温使人体的阳气处于藏匿的状态,相对外界寒冷的环境来说,人体的阳气是不足的,所以加要保护人体的阳气,使之能与外界的寒冷相抗衡。比如多晒太阳、关闭窗户保持室温、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喝开水等等,这几点基本的防寒保暖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难做到。

    适当运动有益

    运动方面:有人说冬天万物收藏,不应该运动,这样可以不扰动阳气,使阳气不外泻。其实这一观点不够全面,它忽视了人体气血运行的问题。冬天阳气藏匿,运行能力下降,容易导致气血淤滞积聚。适度的运动能保持气血通道的畅通,使脏腑得到气血的滋养。但要注意运动以后要保暖,否则寒气会趁虚而入。比如说出汗后不要马上洗澡或出行;切忌早晨洗头后立刻出门,湿润的头发被寒风一吹,很容易会发生偏头痛等症状。

    总的来说,冬季注重养生之道,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您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更多中药材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