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感冒偏方

    葱白粥

    来源《济生秘览》

    原料 粳米50克 葱白 白糖各适量

    制法 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

    即可。

    用法 每日1次。热服,取微汗。

    功效 解表散寒,和胃补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香薷饮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料 香薷10克 厚朴5克 白扁豆5克(或加白糖适量)

    制法 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

    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用法 代茶频饮。

    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葱豉黄酒汤

    来源《孟诜方》

    原料 豆豉15克 葱须30克 黄酒50克

    制法 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

    钟,最后加黄酒,出锅。

    用法 每日2次,趁热顿服。

    功效 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

    地瓜葛根煎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鲜地瓜100克 葛根(干品)50克

    制法 将地瓜洗净切片和葛根一起,加水适量水煎,去渣。

    用法 每日1次。1次服完。

    功效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姜糖饮

    来源 民间验方

    原料 生姜片15克 葱白适量 红糖20克

    制法 将葱白切成3厘米长的段(共3段)与生姜一起,加水50克煮沸,

    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 趁热一次服下,盖被取微汗。

    功效 止呕吐,除风湿寒热,发汗解表,和中散寒。适用于风寒感

    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者

    银花薄荷饮

    来源 经验方

    原料 银花30克 薄荷10克 鲜芦根60克

    制法 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

    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用法 每日3~4次,温热服。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

    型感冒,效果显著

    五神汤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原料 荆芥 苏叶 生姜各10克茶叶6克 红糖30克

    制法 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文火上煎沸,加

    红糖溶化即成。

    用法 随量服。

    功效 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米醋萝卜菜

    来源 经验方

    原料 生萝卜250克 米醋适量

    制法 将萝卜洗净切片,加米醋浸数小时。

    用法 当菜下饭。每日1剂。

    功效 辛凉解表,消食解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姜糖苏叶饮

    来源《本草汇言》

    原料 苏叶 生姜各3克 红糖15克

    制法 将生姜、苏叶洗净切成细丝,放入瓷杯内,再加红糖,以沸

    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即成。

    用法 每日2次,趁热服食。

    功效 发汗解表,祛寒健胃。适用于风寒感冒;对同时患有恶心、

    呕吐、胃痛、腹胀等症的胃肠型感冒,则更为适宜。

    桑菊薄竹饮

    来源《广东凉茶验方》

    原料 桑叶 菊花各5克 薄荷3克 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

    制法 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

    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

    用法 代茶随时饮用。

    功效 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杭菊糖茶

    来源 民间验方

    原料 杭菊花30克 白糖适量

    制法 将杭菊花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

    用法 代茶饮服。

    功效 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

    发热患者。

    银花饮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银花30克 山楂10克 蜂蜜250克

    制法 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

    后取药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

    均匀即成。

    用法 每日3次,或随时饮用。

    功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葱豉汤

    来源《孟诜方》

    原料 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

    制法 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用法 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 解表和中。

更多中药材
  •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