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野菊花功效

    〖药材及成分〗

    全草含多种挥发油,包括樟烯(Camphorene)、樟脑(Camphor)、葛缕酮(Carvone)、柠檬烯(Limonene)等,也含有蒙花甙(Linarin)、木犀草素甙,矢车菊甙(Chrysanthemin)、菊黄质、多糖、香豆精类、野菊花内酯(Yejuhua Lactone)等

    〖药性功效〗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用于: 1.上感、流感:菊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各9g,薄荷、甘草各6g,水煎服。 2.急性化脓性炎症:鲜野菊花及叶30—60g,水煎频服,并用其花及叶30—60g,水煎,外洗或捣烂外敷患处。 3.高血压:野菊花、草决明各15g,泡水代茶饮(对肝热型高血压尤为适合)。 4.咽喉肿痛、瘰病、目赤肿痛等:可与其他药配伍应用。

    〖临床应用〗

    9—15g,水煎服或外用。 [制剂]复方野菊花注射液:野菊花250g,蒲公英500g,苯甲醇10ml,吐温—8010ml,氯化钠8.5g,制成1,000ml。每支2ml,相当于原药材1.5g。适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肌注,每次2—4ml,每日2次。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等的头状花序,别名苦薏。其外形与菊花相似,只是叶片薄,花小而蕊多。性味苦、辛,微寒,归肺、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善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皮肤瘙痒等病证,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

    治疗。

    《本草汇言》称其可“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野菊花含有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野菊花内脂、苦味素、挥发油、维生素A及维生素B1等。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治疗痈疽疔肿、丹毒等证,可将野菊花15克连茎捣烂,加入适量酒煎,趁热服下,将所剩药渣外敷患处;或与苍耳草10克一同捣烂,加入酒一碗,绞汁服;或与蒲公英15克,金银花20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配伍煎汤内服。

    治疗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连翘10克配伍煎汤内服。

    治疗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等证,可与金银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等配伍煎汤内服或外用薰眼。

    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可适量煎汤外洗。

    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及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可与桑叶12克,山楂10~20克,金银花15克,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代茶饮。

    需要指出的是,野菊花性味微寒,可伤脾胃阳气,不可用量过大,脾胃虚弱的人不可久服。

更多中药材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