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春天修身养肾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这时如果你还像冬天那样窝在床上睡懒觉的话,可是辜负了这大好春光哦。经过一个冬天的静养,这个时候你可以早睡早起,到小区里散散步,把头发舒展开,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折逆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修身养性养生方法,从而开启一年之中新的生活篇章。

    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

    春天这个舒爽的节气,根据中医师临床经验发现,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初期恶化与肾病末期患者的疗效皆可达6成以上,同时也提醒患者注重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这是因为肾脏病的治疗和肾脏的保健除了根据病情症状进行治疗和调养外,也可依据节气的不同加以配合用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特调的“春天强肾方”自然会如虎添翼。上海曙光医院詹红生教授指出,想要在春天好好养肾的人生活调理也不可忽视,例如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做柔软体操,尤其应注重保温工作,以免罹患感冒;另外在饮食方面,则不可过于辛辣油腻,以免损及肝肾,因此建议食用蔬果清淡食品,如山竹、莲藕、薏仁、黄瓜及香瓜等。

    出门行走要“防风”

    风是春天的主角。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柳梢,催开了百花,也唤醒了人体的生机。然而,上海石氏伤科邱德华副教授指出,风善行而多变,若是太过,则危及健康。

    春风首先易伤人肺部。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就是说风邪侵袭皮肤后,进而使肺受到伤害,可导致肺气宣降失常,引起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气喘等症状。二是祸及人体其他脏器。中医认为,风邪善行数变,来去迅速,变化多端,上下窜扰,滞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易发生皮肤风疹疙瘩,瘙痒难忍,但有时去也迅速,常不留任何痕迹。三是与其他邪兼杂为患。风邪与热、寒、湿等邪合而为病,如常见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风寒湿邪侵害脾胃,可引起恶心呕吐、胀满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胃病春季易复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重视对风邪危害的防范。

    春天由寒转暖,温热毒开始活动。如果平时身体虚弱,就会因受风热外邪而发生风温病(如流感等)。根据民间经验,可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挥发,以净化空气。

    科学生活避开病毒侵袭

    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是一个传染疾病的多发季节,人们很容易染上流行性感冒,如急性支气管炎、肝炎等,并且流脑、麻疹、腮腺炎传染病也盛行,疾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染病后是否发病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摄。为此,名中医秦亮甫教授指出,人们要有一个合乎科学的起居习惯,因为春天还阴寒未尽,冷空气还时常活动,昼夜温差幅度大,增衣减衣要随天气变化,不宜过早寻求轻松。同时保证定量睡眠,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晨早起,适当地在户外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有利于防治春病,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更多中药材
  •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
  • 黄帝内经讲呢,“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意思呢,就是说夏季啊,要保持我们心情愉快,切勿发怒,使精神之华英,适应夏气,否则呢,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我们心脏,到秋天呢,容易发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