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不孕者当先调月经

    如不孕症患者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后推或继发性闭经,西医认为这是卵巢功能障碍,中医则认为多是气血不足、胞宫虚寒所致。月经血块多,经质黏稠甚至闭经,西医认为这有可能是输卵管堵塞不通,中医则认为是气滞血瘀所致。还有妇科炎症引起的月经不调,月经量往往较多并有腥臭味,中医认为是湿热下注。从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不孕症与月经不调往往相伴而行。

    那么,不孕症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

    由于不孕症和月经失调常相伴出现,而且二者有着相同的致病因素,故调理月经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中医称之为“调经种子”。通过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可逐渐使月经趋于正常。对于不孕症患者而言,除了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针对性的治疗外,还要重视调畅情志,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不孕症患者很重要。饮食偏嗜、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都可以导致不孕。因此饮食一定要合理,中医讲求“寓医于食”,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选择药膳方。如:仙人粥(制何首乌30~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食糖适量)就可以补气血、益肝肾。另外,有效避免月经不调的发生也很重要,这需要女性朋友注意生活的细节,如保持外阴卫生,经期不要吃辛辣或生冷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等等。

更多中药材
  •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