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秋冬好发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包括脉管炎、静脉血栓、静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红斑肢痛症等。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些疾病近年已属常见病,亦属疑难病症,好多患者轻则损失肢体,重则威胁生命。因此,在此类疾病的好发季节,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及积极防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脉管炎全称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多发于小腿及足部,主要由于肢体中小动脉形成血栓,造成供血不足而致。发病初期患肢明显发凉、怕冷、麻木或疼痛,行走时足底有垫物感,肢体疲劳,行走一段距离后被迫停止行走,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此症状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中期患肢疼痛加重,动脉搏动消失,表面皮肤粗糙,且呈红紫或变白,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后期出现感染溃疡,指(趾)坏死,形成“脱骨疽”。

    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发病多见于下肢,可累及主干静脉或肌肉静脉丛。患者肢体明显肿胀、疼痛、变色,局部皮温高或伴有静脉曲张。急性发作期可见全身症状,如低烧、厌食、疲乏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活动后患肢肿胀及疼痛加重,部分血管成条索状曲张及斑片硬块,重者局部溃疡,形成“臁疮腿”,若血栓脱落则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同脉管炎基本相同,此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往往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

    为什幺说秋冬季节易发周围血管病呢医学研究认为,秋冬,特别是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变化剧烈,而北方来的冷空气又不断向南侵袭,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此时,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内分泌失调,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这些因素进一步促使血栓的形成,另足部脂肪较少耐受力较差,肢体末端血管较细,并且血流缓慢。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减低,因此极易导致血栓的产生。

    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病:首先要防寒保暖,尤其是四肢。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如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类。应戒除烟酒,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日常膳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参加适当的健身锻炼。特别重要的是,发现初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并积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更多中药材
  • 这个时候我就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萎缩性胃炎呢,要注意的一些东西啊。萎缩性胃炎呢,实际上跟大家说应该叫做一种退行病变,就像我们看到我们的脸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呢,表面的皮肤会改变,我们的胃黏膜呢,跟这个皮肤是一样的啊,它也会有一个改变,就会变得变薄,......
  • 便秘呢,看似简单,治疗起来是比较疑难的,比方说有一些患者,他是习惯性便秘,用药一段时间缓解了,但是过段时间又会发作,患者就没有这个耐心啊去调理自己这个便秘了。中医对便秘啊,它是有分型论治的,跟患者的身体。不同状态啊,每一个患者有自己的体质特......
  • 有时候我看一看大家的留言呢,有的这这样一个患者,说是他是33岁,一个男性,这个脑力工作者平时就是坐在办公室,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问我算不算病。就是经常性的这个手脚心发热,他工作压力比较大,整天有些心烦意乱,还没有精气神儿,所以就这个问题呢,......
  • 中医是需要辨别一下,虚主要是气血阴阳。气虚呢?简单跟大家说就是气力不足,气属于功能,你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足,任何一方面中医都叫做气虚。血虚呢,跟气血而言呢,就是是由于血虚导致的功能不足,或者说功能还可以,但是血液的营养不足,会导致你容易功能......
  • 大家在网上今天可能看到一个,有一个说的是大胃王,为了吸引人眼球啊,就表演这样的节目,国家出这个政策了,禁止再表演这样的节目了是吧?一个是作秀还是浪费粮食,那么今天我就从医学这个角度啊,跟大家说这个暴饮暴食对我们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医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