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
táng bì
  • 拼 音:táng bì
  • 注 音:ㄊㄤˊ ㄅ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以“螳臂”比喻自不量力或微弱之力。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倘以礼数之虚文,贾不测之实祸,那时螳臂奚施,麝脐空噬,莫怪 钱凤 此时不言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卢忠肃公毁玉双印》:“ 子莲 ( 周子莲 )诗云……五千疲卒战 贾庄 ,千骑万骑螳臂当。”参见“ 螳臂当车 ”。

  • 基本含义
    指力量微弱,自不量力的行为。
  • 详细解释
    螳臂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只螳螂看到一辆马车,非常自负地用自己微小的臂膀去阻挡马车,结果被马车碾压。螳臂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力量微弱,自不量力的行为。
  •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自以为有能力去挑战强大的对手,结果却注定会失败的情况。也可用于批评那些愚蠢自负、不自量力的行为。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中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描述螳螂自负地挑战马车,以强调自不量力的行为是愚蠢的。
  • 成语结构
    螳臂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螳和臂分别表示螳螂和臂膀。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居然敢挑战世界冠军,真是螳臂当车!2. 不要自负,你只是一个螳臂之辈。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螳螂试图用微小的臂膀去阻挡马车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也可以将“螳臂”这个词与“自不量力”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自负、自以为是相关的成语,如“自不量力”、“自命不凡”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觉得自己很厉害,竟然敢和班里的聪明学霸比赛,真是螳臂当车!2. 初中生:他以为自己很有才华,结果参加了全国比赛,被其他选手轻松击败,真是螳臂之辈!3. 高中生:他自命不凡,居然敢挑战世界级的大师,结果被对手轻松击败,真是螳臂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