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国学古籍

海国春秋

  • 清·汪寄 海国春秋(原名《希夷梦》)

    版本:清末上海苏报馆校印本。十二卷四十回 。

    作者: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汪寄。汪寄,号蜉蝣子,清安徽徽州府(今安徽祁门一带)人。作此书当在乾隆五十一(1786)年之前。内容:叙述韩速、闾丘仲卿二人在海国建功立业五十年,而两宋兴衰已三百年的故事。本书结构新颖,故事曲折。

作者:汪寄

宋论

  • 生平及著述: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於湘西蒸左石船山(今湖南衡阳县),因自称「船山遗老」。生於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卒於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得年七十四岁。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甲申(1644)以前,用力於诗文、科举;明亡以後,大受刺激,与父亲隐居数年,在辗转流亡中钻研《周易》及诸经,并参与抗清。遭清缉捕,浪迹湖湘一带。顺治八年返湖南衡阳隐居,潜心著述。十三年(1656)著成《黄书》,复著《读通鉴论》、《宋论》、《读四书大全说》、《周易外传》等重要著作,著述凡二十五种,有《船山遗书》、《姜斋文集》流传,近人编成《船山全书》。夫之学识极渊博,举凡经史、天文、地理、历法、理学各方面均极熟稔,於清代思想史具标志性地位。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学者,字而农,号薑斋,衡阳人.晚年长期居于衡阳湘西石船山,故称船山、船山先生.船山的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宋论》系船山1691年定稿,共十五卷,每卷别以帝号,而无标题.《宋论》不仅是船山史论思想的综合,而且体现了清初思想界以史为鉴,充分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对汉民族思想文化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

    宋兴,统一天下,民用宁,政用父,文教用兴,尽于是而益以知天命矣。天曰杂谌,匪徒人之不可狃也,天无可狃之故常也,命曰不易,匪徒人之不易承也,天之因化推移,斟酌而曲成以制命,人无可代其工,而相佑者特劝也。

作者:王夫之

劫余灰

  •   《劫余灰》十六回,最先发表在1907年—1908年《月月小说》第十号至二十四号。内容为写情兼海外华工的悲苦遭际,情词凄苦,故标“苦情小说”。

      小说的作者是“我佛山人”吴沃尧,《月月小说》是他自己办的提倡新小说的刊物。吴沃尧,生于1866年,卒于1910年,字趼人,因居住在广东佛山,所以别署“我佛山人”,其实他是广东南海人。吴沃尧二十余岁到上海,感受新潮流,卖文为生,开始撰作所谓的新小说,他的作品极多,《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冤》、《瞎骗奇闻》、《电术奇谈》、《恨海》、《新石头记》、《两晋演义》和本篇,都是他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发表在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杂志上,而《劫余灰》、《两晋演义》则登在自办的《月月小说》上。

      小说采用章回体,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情侣的惨痛遭遇,是对罪恶社会的血泪控诉。虽然吴沃尧说是敷衍一个“情”字,但主旨却是表彰女主人公朱婉贞的“贞和孝”。不过由于小说中多设磨难,让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清末)多方面的社会生活面貌,了解当时的社会黑暗状况,认识当时人一些观念。从这些地方说,此小说是有一定认识价值的。作品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在口语运用和风俗人情描绘上生动逼真。但写法上仍然较为陈旧,书中叙述多而描写少,笔法上与旧小说差别不大。书中对话过多,过于繁杂琐碎,也是一个小小的毛病。不过,吴沃尧的小说叙述清楚,注意前后照应,有头有尾,结构上较为完整。

作者:吴趼人

分甘馀话

  • 作者:(清)王士禛编著

作者:王士禛

汉官六种

  • 本书为东汉时期陆续产生的记述汉代官制礼仪的6部著作的汇编,即《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

作者:孙星衍等辑(清 周天游点校

寺塔记

  •   段成式 字柯古,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卒于懿宗咸通四年(863)。

      段成式作为官宦子弟,青年时期跟随父亲转徙各地,了解了一些风土人情,开拓了生活视野,加之精研苦学,博览了包括官府秘籍在内的大量图书。他以读书为嗜,博闻强记,知识渊博。段成式又和当时的诗人温庭筠、李群玉等结为朋友,往来密切。这对他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段成式曾因父亲的关系,就任秘书省校书郎。他自己说:“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寺塔记》)。这是843年,他大约四十来岁的事情。后来,他又累官尚书郎、太常少卿。唐懿宗咸通初年,他曾出任江州刺史,但不久被罢官,然后寓居于襄阳至死。==============================================================================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丘郑君符梦复连职仙署。会暇日游大兴善寺。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乃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于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京。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揃坏居半。于故简中睹与二亡父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次成两卷。传诸释子。东牟人段成式字柯古。

      靖恭坊大兴善寺。寺取大兴两字。坊名一字为名。新记云。优填像。总章初为火所烧。据梁时西域优填在荆州。言隋自台城移来此寺非也。今又有旃檀像。  开目其工颇拙。犹差谬矣。

      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早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意。其树必有灵也行香院堂后壁上。元和中。画人梁洽画双松。稍脱俗格。曼殊堂工塑极精妙。外壁有泥金帧。不空自西域赍来者。

      旃檀像堂中。有时非时经。界朱写之。盛以漆龛。僧云。隋朝旧物。

      寺后先有曲池。不空临终时。忽然涸竭。至惟宽禅师止住。因潦通泉。白莲藻自生。今复成陆矣。

      东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

      左顾蛤像。旧传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数千万矣。忽有一蛤。

      推击如旧。帝异之置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陈宣帝。于阗玉像。高一尺七寸阔寸余。一佛四菩萨。一飞仙一□玉成。截肪无玷。腻彩若滴。

      天王阁。长庆中造。本在春明门内。与南内连墙。其形大为天下之闻。太和二年敕移就此寺。折时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数十筒。今部落鬼神形像堕坏。唯天王不损。

      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

      东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门北西廊五壁。吴道玄弟子释思道画释梵八部。不施彩I杏械湫獭?  光明寺中鬼子母。及文惠太子塑像。举止态度如生。工名李岫。

      山庭院。古木崇阜。幽若山谷。当时辇土营之上座璘公院。有穗柏一株。衢柯偃覆。下坐十余人。  常乐坊赵景公寺隋开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南中三门里东壁上。吴道玄白画地狱变。笔力劲怒。变状阴怪。睹之不觉毛戴。吴画中得意处。

      三阶院西廊下。范长寿画西方变及十六对事宝池。池尤妙绝。谛视之。觉水入深。壁院门上。白画树石。颇似阎立德。予携立德行天词粉本。验之无异。

      西中三门里门南。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眸欲语。

      华严院中□石卢舍立像高六尺。古样精巧。

      塔下有舍利三斗四升。移塔之时。僧守行建道场出舍利。俾士庶观之。呗赞未毕。满地现舍利。士女不敢践之。悉出寺外。守公乃造小泥塔及木塔。近十万枚葬之。今尚有数万存焉。  寺有小银象六百余躯。金佛一躯长数尺。大银象高六尺余。古样精巧。又有^2□七宝字多心经小屏风。盛以宝函。上有杂色珠及白珠。骈甃乱目。禄山乱。  官人藏于此寺。屏风十五牒三十行。经后云。发心主司马恒存。愿成主上柱国索伏宝息。上柱国真德。为法界众生造黄金牒。善继疑外国物。

      游目记所说刺柏。太和中伐为殿材。

      道政坊宝应寺韩干。蓝田人。少时常为贯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未遇。每一贯酒漫游。干常徵债于王家。戏画地为人马。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成。与钱二万。令学画十余年。今寺中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寺有韩干画下生帧。弥勒衣紫袈裟。右边仰面菩萨及二狮子。犹入神。

      西北角院内。有怀素书颜鲁公序。张渭侍郎钱起郎中赞。

      平康坊菩萨寺。食堂东壁上。吴道玄画智度论色偈变。偈是吴自题。笔迹遒劲。如磔鬼神毛发。次堵画礼骨仙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佛殿内槽后壁面。吴道玄画消灾经事。树石古崄。元和中上欲令移之。虑其摧坏。乃下诏。择画手写进。

      佛殿内槽东壁。维摩变。舍利佛角而转膝。元和末。俗讲僧文淑装之。笔迹尽矣。

      寺之制度钟楼在东。唯此寺缘李右座林甫宅在东。故建钟楼于西。寺内有郭令玳瑁鞭。及郭令王夫人七宝帐。寺主元竟多识释门。故事云。李右座每至生日。常转请此寺僧。就宅设斋。有僧乙尝叹佛。施鞍一具。卖之材直七万。又僧广有声名。口经数年。次当叹佛。因极视右座功德。冀获厚衬。斋毕帘下出彩篚香罗帕籍一物。如朽钉长数寸。僧归失望惭惋。数日且意。大臣不容欺己。遂携至西市。示于^7□胡。^7□胡见之惊曰。上人安得此物。必货此不违价。僧试求百千。胡人大笑曰。未也。更极意言之。加至五百千。胡人曰。此直一千万。遂与之。僧访其名。曰此宝骨也。

      又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负束^8□。坐卧于寺两廊下。不肯住院。经数年。寺纲维或劝其住房。曰尔厌我耶。其夕遂以束^8□焚身。至明唯灰烬耳。无血膋之臭。众方知异人。遂塑灰为像。今在佛殿上。世号束草师。  光宅坊光宅寺。普贤堂本天后梳洗堂。蒲萄垂实则幸此堂。今堂中尉迟画颇有奇处。四壁画像及脱皮白骨。匠意极崄。又变形三魔女。身若出壁。又佛圆光均彩相错乱目成讲。东壁佛座前锦如断古标。西壁逼之摽摽然。

      宣阳坊静域寺。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上蟠蛇污烟可惧。东廊树石崄怪高僧亦怪。

      招国坊崇济寺。寺后有天后织成蛟龙披袄子及绣衣六事。东廓从南第二院。

      有宣律师制袈裟堂曼殊堂。有松数株甚奇。

      崇圣坊资圣寺。净土院门外。相传吴生一夕秉烛醉画。就中戟手视之恶骇。  院门里卢楞伽常学吴势。吴亦授以手诀。乃画总持三门寺方半。吴大赏之。谓人曰。楞伽不得心诀。用思太苦其能久乎。画毕而卒。  慈恩寺。寺不净觉故伽蓝因而营建焉。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敕度三百僧。初三藏自西域回。诏太常卿江夏王道宗设九部乐。迎经像入寺。彩车凡千余辆。上御安福门观之。太宗常赐三藏衲约直百余金。其工无针綖之迹。

      寺中柿树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

作者:段成式

时贤本事曲子集

  •   杨元素《本事曲》,新会梁先生启超《记时贤本事曲子集》一文考之详矣。顾所辑佚文,仅欧阳《近体乐府》、《东坡词》中五事。余续于《苕溪渔隐丛话》、《敬斋古今黈》搜得四事,为梁氏所未见,合为一卷,以见此最古之词话。《渔隐丛话?后集》三十八载卢绛梦一白衣妇人歌《菩萨蛮》,《南唐近事》及《本事曲》所载皆同云云。检他书未见称引,知其散佚多矣。万里记。

      时贤本事曲子集南唐李国主尝责其臣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盖赵公所撰《谒金门》辞有此一句,最警策。其臣即对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三十九引《本事曲》案:“吹皱一池春水”一词,《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诗话》以为成幼文作。《南唐书》十一、花庵《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一、《草堂诗余?前集》下[类编本一]引《雪浪斋日记》并以为冯延巳作。宋嘉佑间陈世修辑《阳春集》收之,与《本事曲》以为赵作者不合,未知孰是。

      《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云《东坡词》无云字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细《东坡词》作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钱塘有一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余尝见一士人诵全篇云:“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类编草堂诗余》作满。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载《漫叟诗话》引杨元素《本事曲》,《草堂诗余?前集》下[类编本二]载《漫叟诗话》引杨元素《本事曲》案:《洞仙歌》乃苏轼词,见《东坡乐府》上。胡仔曰:《本事曲》与东坡《洞仙歌序》全然不同,当以序为正也。

      《点绛唇》一阕,乃和靖草词,云:“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二十一引杨元素《本事曲》范文正公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定风波》五词,其第一首云:“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敬斋古今黈》三引《本事曲子》欧阳文忠公,文章之宗师也。其于小词,尤脍炙人口。有十二月词,寄《渔家傲》调中,本集亦未尝载,今列之于此。前已有十二篇鼓子词,此未知果公作否。

      正月新阳生翠管。花苞柳线春犹浅。帘幕千重方半卷。池水泮。东风吹水琉璃软。渐好?栏醒醉眼。陇梅暗落芳英断。初日已知长一线。清宵短。梦魂怎奈珠宫远。

      二月春期看已半。江边春色青犹短。天气养花红日暖。深深院。真珠帘额初飞燕。渐觉衔杯心绪懒。酒侵花脸娇波慢。一捻闲愁无处遣。牵不断。游丝百尺随风远。

      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泪洒梨花雨。宝马绣轩南陌路。笙歌举。踏青欲留春春不住。东皇肯信韶容故。安得此身如柳絮。随风去。穿帘透幕寻朱户。

      四月芳林何悄悄。绿阴满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争语笑。乱丝满腹吴蚕老。宿酒半醒新睡觉。雏莺相语??晓。惹得此情萦寸抱。休临眺。楼头一望皆芳草。

      五月熏风才一信。初荷出水清香嫩。乳燕学飞帘额峻。谁借问。东邻期约尝佳酝。漏短日长人乍困。裙腰减尽柔肌损。一撮眉尖千叠恨。慵整顿。黄梅雨细多闲闷。

      六月炎蒸何太盛。海榴灼灼红相映。天外奇峰千掌迥。风影定。汉宫圆扇初成咏。珠箔初褰深院静。绛绡衣窄冰肤莹。睡起日高堆酒兴。厌厌病。宿酲和梦何时醒。

      七月芙蓉生翠水。明霞拂脸新妆媚。疑是楚宫歌舞妓。争宠丽。临风起舞夸腰细。乌鹊桥边新雨霁。长河清水冰无地。此夕有人千里外。经年岁。犹嗟不及牵牛会。  八月微凉生枕簟。金盘露洗秋光淡。地上月华开宝鉴。波潋滟。故人千里应凭槛。蝉树无情风苒苒。燕归碧海珠帘揜。沈臂疑冒霜潘鬓减。愁黯黯。年年此夕多悲感。

      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槁叶半轩慵更扫。凭栏岂是闲临眺。欲向南云新鴈道。休草草。来时取伊消耗。

      十月轻寒生晚暮。霜华暗卷楼南树。十二栏干堪倚处。聊一顾。乱山衰草还家路。悔别情怀多感慕。胡笳不管离心苦。犹喜清宵长数鼓。双绣户。梦魂尽远还须去。  律应黄钟寒气苦。冰生玉水云如絮。千里乡关空倚慕。无尺素。双鱼不食南鸿渡。把酒遣愁愁已去。风摧酒力愁还聚。却忆兽炉追旧处。头懒举。炉灰剔尽痕无数。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根向。疑谢女雪诗真绝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此去青春都一饷。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近体乐府》二引京本《时贤本事曲子?后集》子瞻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后相逢于泗上,久留郡中,游南山话旧而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纤纤。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遶松杉。”毛斧季校本《东坡词》上引杨元素《本事曲集》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归鄱阳,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乃令家僮歌其所作《满江红》,东坡嗟叹之,次其韵:“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同上陈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有美堂,因请二车苏子瞻赋词。子瞻即席而就,寄《摊破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毛斧季校本《东坡词》下引《本事集》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居其上,自名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时子瞻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觅句,为赋此词。《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同上附录读《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百三十二近体乐府二第二十四叶《渔家傲》调下小注,引有京本《时贤本事曲子?后集》一则,初不知何时何人所着。继读吴文恪《唐宋名贤百家词》之《东坡词》,其调名下小注引杨元素《本事曲集》者两条,《满庭芳》“三十三,年漂流江海”篇、《满江红》“忧喜相寻,风雨过”篇。引《本事集》者两条,《虞美人》“买田阳羡”篇、《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篇。凡遗文五条,体裁相同,皆纪北宋中叶词林掌故。又读绍兴间辑本《南唐二主词》,《蝶恋花》调下注云:《本事曲》以为山东李冠作,李冠亦北宋中叶之“时贤”也。因此可推定以上所引同一书,其全名为《时贤本事曲子集》,且有前后集,省名则称《本事曲集》,再省则称《本事集》或《本事曲》,着者则杨元素也。欧集所引,冠以京本二字,则当时有刻本且不止一本可知。?考南宋簿录诸书,自绍兴阙书目下逮晁志、陈录、马考以至《宋史?艺文志》,皆不着录,惟尤延之《遂初堂书目》载有杨元素《本事曲》,当为本书省名。此后公私藏目皆不复见,知此书南宋尚有传本,入元则全佚矣。考《东坡词》集中与杨元素赠答倡和之词多至十三首,交情之亲厚可知。元素名绘,竹人,《宋史》有传。神宗时以侍读学士出知亳州,历应天、杭州。据王文诰苏诗总案,知其守杭在熙宁五年甲寅七月,时东坡方以同乡为杭倅,故过从尤契密也。本传称有集八十卷,不言有《本事曲子集》,或附全集中耶?今两集俱佚,不可考矣。张子野词《劝金船》调下题云:“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东坡词》亦有《泛金船》一阕,题云“流杯亭和杨元素”,则元素固自能词,且晓畅音律,今张、苏词具在,而元素原唱并不能托严诗编杜集之例以传于后,甚可慨也。《本事曲子》既有前后集,想卷帙非少。据所存佚文,知其每条于本事之下,具录原曲全文,是实最古之宋词总集,远在端伯、花庵、草窗述掌故,亦可称为最古之词话,尤可宝贵。今诸选幸传,而此书乃并书名?诸选本以前。且及撰人名皆在若存若亡之数!《东坡词》注所引,惟吴本有之,万里谨案:紫芝漫抄本《东坡词》亦有之。今所存汲古阁本及四印斋翻元延佑本皆已删去,辑《编年东坡乐府》亦未见代心本?朱强。代心本旧钞孤行,不绝如缕,非得此与欧集注及遂初目合参,几不复知世间曾有此名着矣。今故亟录佚文五则于左,他日若见他书更有征引,当续录焉。

作者:杨绘

春秋谷梁传

  • 《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则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在战国时一直是口耳相传的。据唐朝人的说法,最初传授《谷梁传》的,是一个名叫谷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说是曾受经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但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中曾引“谷梁子曰”,竟然自己称引自己,书中还有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成为要较《公羊传》为晚。

作者:谷梁赤

郭店楚墓竹简

  •   郭店一号墓位于荆门市南部的纪山墓群中,墓中出土竹简八百余枚,有字简七百三十枚,本书选收其中一部分。
    作者:彭浩主编;雷志雄,彭浩撰文

作者:彭浩

古籍善本家谱目录

  • 仙源申氏宗谱 (民国木活字本 59册)
    兹溪谢氏三修族谱(光绪刻本3册)
    余氏家谱(光绪刻本2册)
    凰冈徐氏家谱 (光绪刻本四卷5册)
    吴越钱氏大宗庆系谱(民国木活字内有民国铁券照片及彩绘图存1册卷1-3)
    刘氏家谱(民国木活字本16册)
    张氏家谱(乾隆活字本10册)
    胡氏统宗谱(乾隆以前手抄1册)
    冯氏家谱(明正德左右时手稿残1册)
    吉州欧阳氏通谱(明万历刻本,内有欧阳修 存2册)
    吴氏家谱(光绪木活字8册)
    珠山汪氏宗谱(光绪木活字12册)
    廖氏宗谱(民国木活字本2册)
    扬氏家谱(道光刻本12册)
    余氏族谱(宣统元年木活字10册)
    钟氏三塘族谱(民国木活字6册)

    另:
    1 易氏之谱 光绪丙午 继华堂三修 6册
    2 习氏六修族谱 民国37年东阳堂刊 24册
    3 枫新辛塘刘氏三修族谱 民国35年俊德堂 15册
    4 西昌邓氏五修族谱 同治 4册
    5 裴氏族谱 光绪 1册
    6 富峰赵氏宗谱 民国葵亥年 5册
    7 裴氏重修族谱嘉庆17年 4册
    8 陈氏四修族谱 德里堂民国13年 14册
    9 环玉尤氏宗谱 道光乙酋年 6册
    10 吴氏宗谱 民国4年至德堂 21册
    11 宏农郡杨氏族谱光绪年重修 1册
    12 情河郡张氏族谱民国丁亥年 1册
    13 金谷李氏族谱民国庚申年重修 7册
    14 宜春大塘三甲李氏东族谱西平堂 1册
    15 大塘宗谱手抄 1册
    16 永兴陈氏五修宗谱 1册
    17 若岭程氏族谱 8册
    18 萧山周氏族谱 2册
    19 珠山汪氏家谱光绪壬午重修 9册
    20 珠山汪氏家谱民国葵亥续修 6册
    21 珠山汪氏家谱咸丰葵丑 6册
    22 钟氏三塘宗谱 6册
    23 李氏家谱陇西堂道光 7册
    25 虹川洪氏宗谱光绪28年 8册
    26 西溪徐氏族谱民国 1册
    27 吴氏家谱光绪 1册
    28 黄氏家谱光绪壬午年重修芳桂堂 6册
    29 黄氏家谱咸丰辛亥年重修芳桂堂 6册
    30 刘氏家谱 民国31年 2册
    31 裴氏宗谱民国丙子年 1册
    32 妙山王氏重修宗谱民国3年 1册
    33 鄢氏重修宗谱民国戊子 1册
    34 刘东徐氏家谱萃裕堂嘉庆5年 4册
    35 蒲阳黄氏家谱民国丙辰 1册
    36 严田李氏族谱 1册
    37 余氏宗谱 1册
    38 黄氏家谱嘉庆20年 4册
    39 塘氏族谱手抄 1册
    40 万载深塘钟成公支谱同治9年 7册
    41 万载深塘欧阳氏宗谱 5册
    42 连氏宗谱 1册
    43 龙潭南冈龙氏宗谱道光9年 1册
    44 将氏家谱 21册
    45 陈氏重修族谱颖川堂 1册
    48 凰冈罗氏族谱 民国30年辛巳五修 8册
    49 彩烟思存祠杨氏宗 民国36年 14册
    50 龙溪张氏十甲人房宗谱民国甲寅重修 27册
    51 吴楚朱氏合修族谱同治壬申年沛国堂 12册
    52 肇峰施氏家谱民国甲子续修 8册
    53 陈氏祠志民国13年林以堂 2册
    54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光绪34年 1册
    55 袁郡李氏牌位册民国32年 3册 
    56 袁郡萧氏祠册 原堂道光26年 1册
    57 刘氏宗谱光绪戊申 堂三修 20册
    58 萧氏主谱族谱河南堂 1册
    59 袁郡刘氏谱彭城堂 44册
    60 吕氏宗谱 光绪23年渭滨堂 8册
    61 黄氏家谱(江夏) 光绪乙亥年重修 6册
    62 大仑张氏宗谱 民国25年 8册
    63 须江蓝田王氏宗谱 光绪辛卯续修 9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