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古籍
- ○序
近世所传诗话,杂出蔓辞,殊不强人意。惟严沧浪诗谈,深得诗家三昧,关中既梓行之。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馀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鐸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先生之诗独步斯世,若杜之在唐,苏之在宋,虞伯生之在元,集诸家之长而大成之。故其评骘折衷,如老吏断律,无不曲当。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予於是亦云。用托之木,与《沧浪》并传。虽非先生意,亦天下学士大夫意也。於戏!先生人品行业,有耳目者皆能知之。文章乃其馀事,诗话云乎哉?姑识鄙意於後。
辽阳王鐸识。
诗在六经中别是一教,盖六艺中之乐也。乐始於诗,终於律,人声和则乐声和。又取其声之和者,以陶写情性,感发志意,动汤血脉,流通精神,有至於手舞足蹈而不自觉者。後世诗与乐判而为二,虽有格律,而无音韵,是不过为排偶之文而已。使徒以文而已也,则古之教,何必以诗律为哉?
古诗与律不同体,必各用其体乃为合格。然律犹可间出古意,古不可涉律。古涉律调,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红药当阶翻”,虽一时传诵,固已移於流俗而不自觉。若孟浩然“一杯还一曲,不觉夕阳沉”,杜子美“独树花发自分明,春渚日落梦相牵”,李太白“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乃律间出古,要自不厌也。予少时尝曰:“幽人不到处,茅屋自成村。”又曰:“欲往愁无路,山高谿水深。”虽极力摹拟,恨不能万一耳。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杜子美“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衔泥点涴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李太白“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王摩诘“返景入深林,复照莓苔”,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王介甫得之,曰:“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虞伯生得之,曰:“不及清江转柁鼓,洗盏船头沙鸟鸣。”曰:“绣帘美人时共看,阶前青草落花多。”杨廉夫得之,曰:“不及清江转柁鼓,洗盏船头沙鸟鸣。”曰:“绣帘美人时共看,阶前青草落花多。”杨廉夫得之,曰:“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随恼杀侬。”可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者矣。
柳子厚“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论诗者类不免矮人看场之病。予谓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然未敢以语人。兒子兆先一日过庭,辄自及此,予颇讶之。又一日忽曰:
“刘长卿‘白马翩翩春草细,邵陵西去猎平原’,非但人不能道,抑恐不能识。因诵予《桔槔亭》曰:‘闲行看流水,随意满平田。’《响闸》曰:‘津吏河上来,坐看青草短。’《海子》曰:‘高楼沙口望,正见打鱼船。’《夜坐》曰:‘寒灯照影独自坐,童子无语对人闲。’以为三四年前,尚疑此语不可解,今洒然矣。”予乃顾而笑曰:“有是哉。”
古律诗各有音节,然皆限于字数,求之不难。惟乐府长短句,初无定数,最难调叠。然亦有自然之声,古所谓声依永者。谓有长短之节,非徒永也,故随其长短,皆可以播之律吕,而其太长太短之无节者,则不足以为乐。今泥古诗之成声,平侧短长,句句字字,摹仿而不敢失,非惟格调有限,亦无以发人之情性。若往复讽咏,久而自有所得,得于心而发之乎声,则虽千变尤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矣。如李太白《远别离》,杜子美《桃竹杖》,皆极其操纵,易尝按古人声调?而和顺委曲乃如此。固初学所未到,然学而未至乎是,亦未可与言诗也。
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费侍郎廷言尝问作诗,予曰:“试取所未见诗,即能识其时代格调,十不失一,乃为有得。”费殊不信。一日与乔编修维翰观新颁中秘书,予适至,费即掩卷问曰:
“请问此何代诗也?”予取读一篇,辄曰:“唐诗也。”又问何人,予曰:“须看两首。”看毕曰:“非白乐天乎?”於是二人大笑,启卷视之,盖《长庆集》,印本不传久矣。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而宋人於诗无所得。所谓法者,不过一字一句,对偶雕琢之工,而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其高者失之捕风捉影,而卑者坐于黏皮带骨,至于江西诗派极矣。惟严沧浪所论超离尘俗,真若有所自得,反覆譬说,未尝有失。顾其所自为作,徒得唐人体面,而亦少超拔警策之处。予尝谓识得十分,只做得八九分,其一二分乃拘于才力,其沧浪之谓乎?若是者往往而然。然未有识分数少而作分数多者,故识先而力後。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极元之选,惟刘静修虞伯生二人,皆能名家,莫可轩轾。世恒为刘左袒,虽陆静逸鼎仪亦然。予独谓高牙大★,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如珠之走盘,马之行空,始若不见其妙。而探之愈深,引之愈长,则於虞有取焉,然此非谓道学名节论,乃为诗论也。与予论合者,惟张沧洲亨父、谢方石鸣治。亨父已矣,方石亦归老数千里外。知我罪我,世固有君子存焉,当何如哉?
唐诗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诘足称大家。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由此言之,则孟为尤胜。储光羲有孟之古而深远不及岑参,有王之缛而又以华磨掩之。故杜子美称“吾怜孟浩然”,称“高人王右丞”,而不及储岑,有以也夫。
观《乐记》论乐声处,便识得诗法。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後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诗贵不经人道语。自有诗以来,经几千百人,出几千万语,而不能穷,是物之理无穷,而诗之为道亦无穷也。今令画工画十人,则必有相似,而不能别出者,盖其道小而易穷。而世之言诗者,每与画并论,则自小其道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於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
诗与文不同体,昔人谓杜子美以诗为文,韩退之以文为诗,固未然。然其所得所就,亦各有偏长独到之处。近见名家大手以文章自命者,至其为诗,则毫厘千里,终其身而不悟。然则诗果易言哉? “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开口便自黏带,已落第二义矣。
所谓“烧却活和尚”,正不须如此说。
长篇中须有节春天,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多无益。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惟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风。然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为杜学也。
“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岂不佳?终不似唐人句法。“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有何深意?却自是诗家语。
陈公父论诗专取声,最得要领。潘祯应昌尝谓予诗宫声也,予讶而问之,潘言其父受于乡先辈曰:“诗有五声,全备者少,惟得宫声者为最优,盖可以兼众声也。李太白杜子美之诗为宫,韩退之之诗为角,以此例之,虽百家可知也。”予初欲求声於诗,不过心口相语,然不敢以示人。闻潘言,始自信以为昔人先得我心,天下之理,出於自然者,固不约而同也。赵捴谦尝作《声音文字通》十二卷,未有刻本。本入内阁而亡其十一,止存总目一卷,以声统字,字之於诗,亦一本而分者。於此观之,尤信。门人辈有闻予言,必让予曰“莫太泄漏天机”,否也!
国初诸诗人结社为诗,浦长源请入社,众请所作。初诵数首皆未应,至“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并加赏叹,遂纳之。
(一擎按:“云边”二语,《宋诗纪事》作鬼诗,《明诗选》作童轩诗。)
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皆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然细味之,求其流出肺腑,卓尔有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宣德间有晏鐸者,选本朝诗,亦名《鸣盛诗集》。其第一首林子羽《应制》曰:“堤柳欲眠唤起,宫花乍落鸟衔来。”盖非林最得意者,则其他所选可知。 其选袁凯《白燕》诗曰:“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曰: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亦佳。若《苏李泣别图》曰: “犹有交情两行泪,西风吹上汉臣衣。”而选不及,何也? 律诗对偶最难,如贾浪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至有“两句三年得”之句。许用晦“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皆有感而後得者也。戴石屏“夕阳山外山”,对“春水渡傍渡”亦然。若晏元献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尤觉相称耳。 诗有三义,赋止居一,而比兴居其二。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於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
《元color="#0000A0"》《元诗体要》载杨廉夫《香奁》绝句,有极鄙亵者,乃韩致光诗也。
质而不俚,是诗家难事。乐府歌辞所载《木兰辞》,前首最近古。
唐诗,张文昌善用俚语,刘梦得《竹枝》亦入妙。至白乐天令老妪解之,遂失之浅俗。其意岂不以李义山辈为涩僻而反之?而弊一至是,岂古人之作端使然哉? 古歌辞贵简远,《大风歌》止三句,《易水歌》止二句,其感激悲壮,语短而意益长。《弹铗歌》止一句,亦自有含悲饮恨之意。後世穷技极力,愈多而愈不及。予尝题柯敬仲墨竹曰:“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萧萧祇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画法与诗法通者,盖此类也。 刘会孟名能评诗,自杜子美下至王摩诘李长吉诸家,皆有评。语简意切,别是一机轴,诸人评诗者皆不及。及观其所自作,则堆叠饾饤,殊乏兴调。亦信乎创作之难也。
国初称高杨张徐。高季迪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馀年来,亦未见卓然有以过之者,但未见其止耳。张来仪徐幼文殊不多见。杨孟载《春草》诗最传,其曰“六朝旧恨斜阳外,南浦新愁细雨中”,曰“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诚佳,然绿迷歌戾,红衬舞裙,已不能脱元诗气习。至“帘为看山尽卷西”,更过纤巧;“春来帘幕怕朝东”,乃艳词耳。今人类学杨而不学高者,岂惟杨体易识,亦高差难学故耶?
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盛唐人善用虚,其开合呼唤,悠扬委曲,皆在於此。用之不善,则柔弱缓散,不复可振,亦当深戒,此予所独得者。夏正夫尝谓人曰:“李西涯专在虚字上用工夫,如何当得?”予闻而服之。
晦翁深於古诗,其效汉魏,至字字句句,平侧高下,亦相依仿。
命意托兴,则得之《三百篇》者为多。观所著《诗传》,简当精密,殆无遗憾,是可见已。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岂可以後世诗家者流例论哉? 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於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馀,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若并而废之,亦溪以律为哉?
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一代不数人,一人不数篇,而欲以一人选之,不亦难乎?
选唐诗者,惟杨士弘《唐音》为庶几。次则周伯弓《三体》,但其分体於细研讨会,而二书皆有不必选者。赵章泉绝句虽少而精。若《鼓吹》则多以晚唐卑陋者为入格,吾无取焉耳矣。
古诗歌之声调节春天,不传久矣。比尝听人歌《关雎》《鹿鸣》诸诗,不过以四字平引为长声,无甚高下缓急之节。意古之人,不徒尔也。今之诗,惟吴越有歌,吴歌清而婉,越歌长而激,然士大夫亦不皆能。予所闻者,吴则张亨父,越则王古直仁辅,可称名家。亨父不为人歌,每自歌所为诗,真有手舞足蹈意。仁辅性亦僻,不时得其歌。予值有得意诗,或令歌之,因以验予所作,虽不必能自为歌,往往合律,不待强致,而亦有不容强者也。
唐律多於联上著工夫,如雍陶《白鹭》、郑谷《鹧鸪》诗二联,皆学究之高者。至于起结,即不成语矣,如杜子美《白鹰》起句,钱起《湘灵鼓瑟》结句,若春天金石以破蟋蟀之鸣,岂易得哉?
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
韩退之亦有之。杨廉夫十二首,非近代作也。盖廉夫深於乐府,当所得意,若有神助,但恃才纵笔,多率易而作,不能一一合度。今所刻本,容有择而不精之处,读者必慎取之可也。
文章固关气运,亦系於习尚。周召二南、王豳曹卫诸风,商周鲁三颂,皆北方之诗,汉魏西晋亦然。唐之盛时称作家在选列者,大抵多秦晋之人也。盖周以诗教民,而唐以诗取士,畿甸之地,王化所先,文轨车书所聚,虽欲其不能,不可得也。荆楚之音,圣人不录,实以要荒之故。六朝所制,则出於偏安僭据之域,君子固有讥焉,然则东南之以文著者,亦鲜矣。本朝定都北方,乃为一统之盛,历百有馀年之久,然文章多出东南,能诗之士,莫吴越若者。而西北顾鲜其人,何哉?无亦科目不以取,郡县不以荐之故欤?
昔人以“打起黄莺兒”,“三日入厨下”为作诗之法,後乃有以“谿回松风长”为法者,犹论学文以《孟子》及《伯夷传》为法。要之,未必尽然,亦各因其所得而入而已。所入虽异,而所至则同。若执一而求之,甚者乃至於废百,则刻舟胶柱之类,恶可与言诗哉?
诗之为妙,固有咏叹淫泆,三复而始见,百过而不能穷者。然以具眼观之,则急读疾诵,不待终篇尽帙,而已得其意。譬之善记者,一目之间,数行可下。然非其人,亦岂可强而为之哉?萧海钓文明尝以近作试予,止诵一句,予遽曰:“陆鼎仪。”海钓即笑而止。
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链历万选而後见。今观昔人所选,虽互有得失,至其尽善极美,则所谓凤凰芝草,人人皆以为瑞,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焉。如李太白《远别离》《蜀道难》、杜子美《秋兴》《诸将》《咏怀古迹》《新婚别》《兵车行》,终日诵之不厌也。苏子瞻在黄州夜诵《阿房宫赋》数十遍,每遍必称好,非其诚有所好,殆不至此。然後之诵《赤壁》二赋者,奚独不如子瞻之於《阿房》,及予所谓李杜诸作也邪。
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和韵尤难,类失牵强,强之不如勿和。善用韵者,虽和犹其自作;不善用者,虽所自作犹和也。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读书之多明理之至者,则不能作。论诗者无以易此矣。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暗合而偶中,固不待於教。而所谓骚人墨客学士大夫者,疲神思,弊精力,穷壮至老而不能得其妙,正坐是哉。
今之歌诗者,其声调有轻重清浊长短高下缓急之异,听之者不问而知其为吴为越也。汉以上古诗弗论,所谓律者,非独字数之同,而凡声之平仄,亦无不同也。然其调之为唐为宋为元者,亦较然明甚。此何故耶?大匠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律者,规矩之谓,而其为调则有巧存焉。敬非心领神会,自有所得,虽日提耳而教之无益也。 陶诗质厚近古,愈读而愈见其妙。韦应物稍失之平易,柳子厚则过於精刻,世称陶韦,又称韦柳,特概言之。惟谓学陶者,须自韦柳而入,乃为正耳。
李杜诗,唐以来无和者,知其不可和也。近世乃有和杜,不一而足。张式之所和《唐音》,犹有得意,至杜则无一句相似。岂效众人者易,而效一人者反难耶?是可知已。
唐士大夫举世为诗,而传者可数。其不能者弗论,虽能者亦未必尽传。高适严武韦迢郭受之诗附诸《杜集》,皆有可观。子美所称与,殆非溢美。惟高诗在选者,略见於世,馀则未见之也,至苏端乃谓其文章有神。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耶?
《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若柳子厚永州以前,亦自有和平富丽之作,岂尽为迁谪之音耶?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论者以为至妙。予不能辩,但恨其意象太著耳。
诗太拙则近於文,太巧则近於词。宋之拙者,皆文也;元之巧者,皆词也。
《唐音遗响》所载任翻《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字为“半”字。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回欲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予闻之王古直云。 胡文穆《澹庵集》载虞伯生《滕王阁》三诗,其曰:“天寒高阁立苍茫,百尺阑干送夕阳。”曰:“灯火夜归湖上雨,隔篱呼酒说干将。”信非伯生不能作也。今《道园遗稿》如此诗者绝少,岂《学古录》所集,固其所自选耶?然亦有不能尽者,何也?
元季国初,东南人士重诗社,每一有力者为主,聘诗人为考官,隔岁封题于诸郡之能诗者,期以明春集卷。私试开榜次名,仍刻其优者,略如科举之法。今世所传,惟浦江吴氏月泉吟社,谢翱为考官,《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取罗公福为首,其所刻诗以和平温厚为主,无甚警拔,而卷中亦无能过之者,盖一时所尚如此。闻此等集尚有存者,然未及见也。
刘草窗原博己巳岁有诗曰:“塞雁南飞又北旋,上皇音信转茫然。
孤臣自恨无容地,逆虏谁能共戴天?王衍有时知石勒,谢玄何日破苻坚?京城四塞山河固,一望龙沙一涕涟。”关者伤之。今所刻本似此者,盖不多见也。
国初顾禄为宫词,有以为言者,朝廷欲治之,及观其诗集,乃用洪武正韵,遂释之。时此书初出,亟欲行之故也。
《红梅》诗押“牛”字韵,有曰:“错认桃林欲放牛。”《蛟蝶》诗押“船”字韵,有曰:“跟个卖花人上船。”皆前辈所传,不知为何名氏也? 国初人有作九言诗曰:“昨夜西风摆落千林梢,渡头小舟卷入寒塘坳。”贵在浑成劲健,亦备一体。馀不能悉记也。
罗明仲尝谓三言亦可为体,出“树”“处”二韵,迫予题戾。予援笔云:“扬风帆,出江树。家遥遥,在何处?”又因围棋出“端”“观”二韵,予曰:“胜与负,相为端。我因君,得大观。”固一时戏剧,偶记于此。(一擎按:国朝鄞人金埴专工此体,多至千篇,题曰《三言诗吃》,稿藏予家。)
京师人造酒,类用灰,触鼻蜇舌,千方一味,南人嗤之。张汝[A10?]谓之“燕京琥珀”。惟内法酒脱去此味,风致自别,人得其方者,亦不能似也。予尝譬今之为诗者,一等俗句俗字,类有“燕京琥珀”之味,而不能自脱,安得盛唐内法手为之点化哉?虞伯生《画竹》曰:“古来篆籀法已绝,祇有木叶雕蚕虫。”《画马》曰:“貌得当时第一匹,昭陵风雨夜闻嘶。”《成都》曰:“赖得郫筒酒易醉,夜归冲雨汉州城。”真得少陵家法。世人学杜,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肿。如此者未易多见也。
李长吉诗,字字句句欲传世,顾过於刿术,无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读之,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知其非大道也。 作诗必使老妪听解,固不可。然必使士大夫读而不能解,亦何故耶?
张沧洲亨父、陆静逸鼎仪,少同笔砚,未第时,皆有诗名。亨父天才敏绝,而好为精链,奇思硬语,间见叠出,人莫撄其锋。鼎仪稍後作,而意识超诣,凌高径趋,摆落尘俗,笔力所至,有不可形容之妙。虽或矫枉过正,弗恤也。二人者,若天假之年,其所成就,不知到古人何等地步,而皆不寿以死,岂不重可惜哉?
谢方石鸣治出自东南,人始未之知。为翰林庶吉士时,见其《送人兄弟》诗曰:“坐来风雨不知夜,梦入池塘都是春。”争传尝之。
及月课京都十景律诗,皆精凿不苟。刘文安公批云:“比见张亨父《十景》古诗,甚佳。”二友者各相叩其妙,可也。
夏正夫刘钦谟同在南曹,有诗名。初刘有俊思,名差胜。如《无题》诗曰:“帘幕深沉柳絮风,象床豹枕画廊东。一春空自闻啼鸟,半夜谁来问守宫?眉学远山低晚翠,心随流水寄题红。十年不到门前去,零落棠梨野草中。”人盛传之。夏每见卷中有刘钦谟诗,则累月不下笔,必求所以胜之者。後刘早卒,夏造诣益深,竟出其右。如《虔州怀古》诗曰:“宋家後叶如东晋,南渡虔州益可哀。母后撤帘行在所,相臣开府济时才。虎头城向江心起,龙脉泉从地底来。人代兴亡今又古,春风回首郁孤台。”若此者甚多。然东南士夫犹不喜夏作,至以为头巾诗,不知何也?
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
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後联又说,殊乏意致意!
诗有纯用平侧字而自相谐协者。如“轻裾随风★”,五字皆平;“桃花梨花参差开”,七字皆平;“月出断岸口”一章,五字皆侧。
惟杜子美好用侧字,如“有客有客字子美”,七字皆侧,“中夜起坐万感集”,六字侧者尤多。“壁色立积铁”,“业白出石壁”,至五字皆入而不觉其滞。此等虽难学,亦不可不知也。
徐竹轩以道尝谓予曰:“《杜律》非虞伯生注,杨文贞公序刻於正统某年,定量德初已有刻本,乃张姓某人注。”渠所亲见。予求其本,弗得也。又言:“方正学《勉学》诗二十首,乃陈嗣初诗,为集者之误。”亦未暇深考,姑记之。(一擎案:“王士衤真云:‘《杜律》张性注,性字伯成,江西金谿人,元进士,尝注《尚书补传》。
往在京师,曾得张注旧本。’”)
汉魏六朝唐宋元诗,各自为体,譬之方言,秦晋吴越闽楚之类,分疆画地,音殊调别,彼此不相入。此可见天地间气机所动,发为音声,随时与地,无俟区别,而不相侵夺。然则人囿於气化之中,而欲超乎时代土这外,不亦难乎?
六朝宋元诗,就其佳者,亦各有兴致,但非本色,只是禅家所谓“小乘”,道家所谓“尸解”仙耳。 长歌之哀,过於痛哭,歌发於乐者也。而反过於哭,是诗之作也。
七情具焉,岂独乐之发哉?惟哀而甚於哭,则失其正矣。善用其情者,无他,亦不失其正而已矣。
秀才作诗不脱俗,谓之“头巾气”;和尚作诗不脱俗,谓之“馂馅气”;咏闺阁过於华艳,谓之“脂粉气”。能脱此三气,则不俗矣。
至於朝廷典则之诗,谓之“台阁气”;隐逸恬澹之诗,谓之“山林气”,此二气者,必有其一,却不可少。 韩退之《雪》诗,冠绝今古。其取譬曰:“随风翻缟带,逐马散银杯。”未为奇特。其模写曰:“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则意象超脱,直到人不能道处耳。
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其所为问答论议,初不过骨角玉石面目采色之间,而感发歆动,不能自已。读诗者执此求之,亦可以自得矣。
陈白沙诗,极有声韵。《厓山大忠祠》曰:“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世乱英雄终死国,时来竖子亦成功。身为左衤任皆刘豫,志复中原有谢公。人众胜天非一日,西湖云掩岳王宫。”和者皆不及。馀诗亦有风致,但所刻净稿者未之择耳。
庄定山孔旸未第时已有诗名,苦思精链,累日不成一章。如“江稳得秋天”,“露冕春停江上树”,往往为人传诵。晚年益豪纵,出入规格,如“开辟以来元有此,蓬莱之外更无山”之类。陈公甫有曰:
“百链不如庄定山。”有以也。 诗文之传,亦系於所付托,韩付之李汉,柳付之刘梦得,欧有子,苏有弟。後人既不前人若,又往往为辑录者所累。解学士缙大绅,才名绝世,诗无全稿。黄学士谏收拾遗逸,漫为集刻。今所传本,如《采石吊李白》《中秋不见月》,不过数篇。其馀真伪相半,顿令观者有《枫落吴江冷》之叹。然则江右当时之英,安能逭後死者之责耶? 若杨文贞公《东里集》,手自选择,刻於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後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刘文安公亦自选《保斋存稿》,至以馀草焚之。而其所选又徇其独见,与後进之论,或不相合,不可晓也。
杨文贞公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尤精鉴识,慎许可。其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楷而已。
蒙翁才甚高,为文章俯视一世。独不屑为诗,云:“既要平侧,又要对偶,安得许多工夫?”然其所作,如《公子行》《短短床》二曲,绰有古调。《留侯图》四绝句,句意皆非时人所到也。
刘文安公不甚喜为诗,纵其学力,往往有出语奇崛,用事精当者。
如《英庙挽歌》曰:“睿皇厌代返仙宫,武烈文谟有祖风。享国卅年高帝并,临朝八闰太宗同。天倾玉盖旋从北,日昃金轮却复中。赐第初元臣老朽,受恩未报泣遗弓。”今集中《石钟山歌》等篇,皆可传诵,读者择而观之可也。 五七言古诗仄韵者,上句末字类用平声。惟杜子美多用仄,如《玉华宫》《哀江头》诸作,概亦可见。其音调起伏顿挫,独为趫健,似别出一格。回视纯用平字者,便觉萎弱无生气。自後则韩退之苏子瞻有之,故亦健於诸作。此虽细故末节,盖举世历代而不之觉也。偶一启钥,为知音者道之。若用此太多,过於生硬,则又矫枉之失,不可不戒也。
昔人论诗,谓“韩不如柳,苏不如黄”。虽黄亦云“世有文章名一世,而诗不逮古人者,殆苏之谓也”,是大不然。汉魏以前,诗格简古,世间一切细事长语,皆著不得。其势必久而渐穷,赖杜诗一出,乃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韩一衍之,苏再衍之,於是情与事,无不可尽。而其为格,亦渐粗矣。然非具宏才博学,逢原而泛应,谁与开後学之路哉?
欧阳永叔深於为诗,高自许与。观其思致,视格调为深。然校之唐诗,似与不似,亦门墙籓篱之间耳。梅圣俞云:“永叔要做韩退之,硬把我做孟郊。”今观梅之於孟,犹欧之於韩也。或谓梅诗到人不爱处,彼孟之诗,亦曷尝使人不爱哉?
熊蹯鸡跖,筋骨有馀,而肉味绝少。好奇者不能舍之,而不足以厌饫天下,黄鲁直诗大抵如此,细咀嚼之可见。
杨廷秀学李义山,更觉细研讨会;陆务观学白乐天,更觉直率。
概之唐调,皆有所未闻也。
陈无己诗,绰有古意。如“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兴致蔼然,然不能皆然也。无乃亦骨胜肉乎?陈与义“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世所传诵,然其支离亦过矣。
《中州集》所载金诗,皆小家数,不过以片语只字为奇。求其浑雅正大,可追古作者,殆未之见。元诗大都胜之。□□□□固不足深论。意者土宇有广狭,气运亦随之而升降耶?
诗在卷册中易看,入集便难看。古人诗集,非大家数,除选出者,鲜有可观。卞户部华伯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对客挥翰,敏捷无比。
近刻为全集,殆不逮所闻。闻江南人率钱刊板附其家所得者以托名,初不论其好恶。虽选诗成集者亦然,若《光岳》《英华》《湖海》《耆英》之类是已。
挽诗始盛於唐,然非无从而涕者。寿诗始盛於宋,渐施於官长故旧之间,亦莫有未同而言者也。近时士大夫子孙之於父祖者弗论,至於姻戚乡党,转相徵乞,动成卷帙,其辞亦互为蹈袭,陈俗可厌,无复有古意矣。
作山林诗易,作台阁诗难。山林诗或失之野,台阁诗或失之俗。 野可犯,俗不可犯也。盖惟李杜能兼二者之妙。若贾浪仙之山林,则野矣;白乐天之台阁,则近乎俗矣。况其下者乎? 天文惟雪诗最多,花木惟梅诗最多。雪诗自唐人佳者已传不可偻数,梅诗尤多於雪。惟林君复“暗香”“疏影”之句为绝倡,亦未见过之者,恨不使唐人专咏之耳。杜子美才出一联曰:“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格力便别。 王古直以歌故作诗亦有思致,《题严陵》诗曰:“天地此生惟故友,江湖何处不渔翁?”《游西山》曰:“旧时僧去竹房冷,今日客来山路生。”《述怀》曰:“穷将入骨诗还拙,事不萦心梦亦清。”馀不尽然。尝与予和雪诗“蒸”字韵,数往复,时出新意,予颇讶之。 久乃觉其为方石所助,盖古直时止谢家故也。因以一诗挑之,谢乃跃然出和,遂成巨卷,古直藏而失之,懊恨累岁。邵郎中国贤偶购而归之。後古直客死,方石尽鬻其书画为棺敛费,而独留此卷云。
吾楚人多不好吟,故少师授。彭民望少为诸生,偏好独解,得唐人家法。如《渊明图》诗曰:“义熙人物羲皇上,典午山河甲子中。
恨杀浔阳江上水,随潮还过石头东。”《送人》曰:“齐地青山连鲁众,彭城山色过淮稀。”《幽花》曰:“脉脉斜阳外,微风助断肠。”《桔槔亭》曰:“春风满畦水,不见野人劳。”皆佳句也。独不自贵重,诗不存稿。予辑而藏之,仅百馀篇而已。惜哉!
兆先尝见予《祀陵》诗“野行愁夜虎,林卧起秋蝇”之句,问曰:
“是为秋蝇所苦,不能卧而起耶?”予曰:“然。”曰:“然则‘愁’字恐对不过。”予曰:“初亦不计,‘妨’字外亦无可易者。”曰:“似亦未称,请用‘回’字如何?盖谓为夜虎所遏而回也。”予曰:
“然。”遂用之。
张东海汝弼草书名一世,诗亦清健有风致。如《下第》诗曰: “西飞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送罗应魁》曰:“百年事业丹心苦,万世纲常赤手扶。”《假髻曲》等篇,皆为时所传诵。尝自评其书不如诗,诗不如文,又云“大字胜小字”。予戏之曰:“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 予尝有《岳阳楼》诗云:“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镜川杨文懿公亟称之,有同官者不以为然,驳之曰:“吴楚乾坤之句,本妙在‘坼’字‘浮’字上,今去此二字,则不见其妙矣。”杨曰: “然则必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天下句而後为足耶?”後以语予,为之一笑。
苏子瞻才甚高,子由称之曰:“自有文章,未有如子瞻者。”其辞虽夸,然论其才气,实未有过之者也。独其诗伤於快直,少委曲沉著之意,以此有不逮古人之诮。然取其诗之重者,与古人之轻者而比之,亦奚翅古若耶。
尝有一同官见予辈留心体制,动相可否,辄为反脣曰:“莫太著意。人所见亦不能同,汝谓这般好,渠更说那般好耳。”谢方石闻之,谓予曰:“是恶可与口舌争耶?”
方石自视才不过人,在翰林学诗时,自立程课,限一月为一体。
如此月读古诗,则凡官课及应答诸作,皆古诗也。故其所就,沉著坚定,非口耳所到。既其老也,每出一诗,必令予指疵,不指不已。及予有所质,亦倾心应之,必使尽力。予尝为《厓山》诗,内一联,渠意不满,予以为更无可易。渠笑曰:“观子胸中,似不止此。”最後曰:“庙堂遗恨和戎策,宗社深恩养士年。”渠又笑曰:“微我,子不到此。”予又为《端礼门》古乐府,渠以为末句未尽,往复再四,最後乃曰:“碑可毁,亦可建。盖棺事,久乃见。不见奸党碑,但见奸臣传。”渠不待辞毕,已跃然而起矣。
予尝作《渐台水》诗,末句曰:“君不还,妾当死。台高高,水瀰瀰。”张亨父欲易为“君当还”,乃见楚王出游不忍绝望之意。予则以为此意则前已有之,末用两“不”字,愈见高高瀰瀰无可奈何有馀不尽之意。间质之方石,玩味久之曰:“二字各有意。”竟亦不能决也。
彭民望始见予诗,虽时有赏叹,似未犁然当其意。及失志归湘,得予所寄诗曰:“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黯然不乐。至“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芷蓿盘”,乃潸然泪下,为之悲歌数十遍不休,谓其子曰:“丁涯所造,一至此乎?恨不得尊酒重论文耳。”盖自是不阅岁而卒,伤哉! 潘南屏时用深於诗,亦慎许可。尝与方石各评予古乐府,如《明妃怨》谓古人已说尽,更出新意。予岂敢与古人角哉?但欲求其新者,见意义之无穷耳。及予所作《腹剑辞》,方石评末句云:“添一‘恨’字,即精神十倍。”南屏乃漫为过目。《新丰行》,南屏评以为无一字不合作,而方石亦寻常视之,不知何也?姑识之以俟知者。《腹剑辞》曰:“腹中剑,中自操,一日不试中怒号,构雠结怨身焉逃?一夜十徙徒为劳。生无遗忧死馀恨,恨不作七十二冢藏山坳。”《新丰行》曰:“长安风土殊不恶,太公但念东归乐。汉皇真有缩地功,能使新丰为故丰。城郭不异山川同,公不思归乐关中。汉家四海一太公,俎上之对何匆匆,当时幸不烹若翁。”
陆鼎仪尝言谢方石诗好用“梦”字及一“笑”字,察之果然。间以语之,亦一笑而已,不易。因忆张亨父尝言杜诗好用“真”字,岂所谓“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者,虽古人亦不能免耶?
韩苏诗虽俱出入规格,而苏尤甚。盖韩得意时,自不失唐诗声调。 如《永贞行》固有杜意,而选者不之及,何也?杨士弘乃独以韩与李杜为三大家不敢选,岂亦有所见耶?
联句诗,昔人谓才力相当者乃能作,韩孟不可尚已。予少日联句颇多,当对垒时,各出己意,不相管摄,宁得一一当意。惟二三名笔,间为商榷一二字,辄相照应。方石尝谓人曰:“西涯最有功於联句。”若是,则予恶敢当?但忆与彭民望作悲秋长律七言四十韵,不欲重用一字,已乃令亡弟东山细加磨勘,有一字乃复易之,盖其用心之勤亦如此。其所录旧草,初未尝有所择,辄为王公济所刻,自是始不以草稿假人,正坐是耳。与民望联者,几二百篇,为别录,既久而失。近易吉士舒诰始自长沙录得之,岂民望之诗,有不容泯者耶?
集句诗,宋始有之,盖以律意相称为善,如石曼卿王介甫所为,要自不能多也。後来继作者,贪博而忘精,乃或首尾声衡决,徒取字句对偶之工而已。尝观夏宏《联锦集》,有一绝句曰:“悬灯照清夜,叶落堂下雨。客醉已无言,秋蛩自相语。”下注高启等四人。因讶之曰:“妙一至此乎!”时季迪诗未刻行,既乃见其钞本,则四句固全篇,特以次三句捏写三人名姓耳。其妄诞乃尔,又恶足论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景是何等景,事是何等事!宋人乃以《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律诗绝唱,何耶? 诗中有僧,但取其幽寂雅澹,可以装点景致;有仙,但取其潇洒超脱,可以摆落尘滓。若言僧而泥於空幻,言仙而惑於怪诞,遂以为必不可无者,乃痴人前说梦耳。
李长吉诗有奇句,卢仝诗有怪句,好处自别。若刘叉《冰柱》《雪车》诗,殆不成语,不足言奇怪也。如韩退之效玉川子之作,断去疵类,摘其精华,亦何尝不奇不怪?而无一字一句不佳者,乃为难耳。
风雨字最入诗,唐诗最妙者,曰“风雨时时龙一吟”,曰“江中风浪雨冥冥”,曰“笔落惊风雨”。他如“夜来风雨声”,“洗天风雨几时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头日日风和雨”,“上界神仙隔风雨”,未可偻数。宋诗惟“满城风雨近重阳”为诗家所传,馀不能记也。
“广武城边逢暮春”,不如“洛阳城里见秋风”,“落叶满长安”,不如“落叶满空山”。“庭皋木叶下”,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若“洞庭波兮木叶下”,则又超出一等矣。
《李太白集》七言律止二三首,《孟浩然集》止二首,《孟东野集》无一首,皆足以名天下传後世。诗奚必以律为哉? 太白天才绝出,真所谓“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今所传石刻“处世若大梦”一诗,序称:“大醉中作,贺生为我读之。”此等诗皆信手纵笔而就,他可知已。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稍有异义者,退之辄有“世间群兒愚,安用故谤伤”之句,然则诗岂必以迟速论哉?
作凉冷诗易,作炎热诗难;作阴晦诗易,作晴霁诗难;作闲静诗易,作繁扰诗难。贫诗易,富诗难;贱诗易,贵诗难。非诗之难,诗之工者为难也。
族祖云阳先生以诗名,其和王子让诗曰:“老泪纵横忆旧京,梦中歧路欠分明。天涯自信甘流落,海内谁堪托死生?短策未容还故里,片帆直欲驾沧瀛。他年便作芙主,惭愧当时石曼卿。”此洪武初寓永新时作也。他诗如曰“诸葛有才终复汉,管宁无计谩依辽”,《明妃》诗曰“汉家恩深恨不早,此身空向胡中老。妾身倘负汉宫恩,杀尽青青原上草”,皆清激悲壮,可咏可叹。《元诗体要》乃独取五言二绝,盖未见其全集也。
国初庐陵王子让诸老作铁拄杖采诗山谷间,子让乃云阳先生同年进士,而云阳晚寓永新,兹会也,盖亦焉。其曾孙臣今为广西参政,响在翰林时,尝为予言,予为作《铁拄杖歌》。 吴文定原博未第时,已有能诗名。壬辰春,予省墓湖南,时未始识也。萧海钓为致一诗曰:“京华旅食变风霜,天上空瞻白玉堂。短刺未曾通姓字,大篇时复见文章。神游汗漫瀛州远,春梦依稀玉树长。
忽报先生有行色,诗成独立到斜阳。”予陛辞日,见考官彭敷五为诵此诗,戏谓之曰:“场屋中有此人,不可不收。”敷五问其名,曰:
“予亦闻之矣。”已而果得原博为第一,亦奇事也。原博之诗,酿郁深厚,自成一家,与亨父鼎仪,皆脱去吴中习尚,天下重之。
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劲健。如杜诗“风帘自上钩”,“风窗展书卷”,“风鸳藏近渚”,“风”字皆倒用。至“风江飒飒乱帆秋”,尤为警策。予尝效之曰:“风江卷地山蹴空,谁复壮游如两翁。”论者曰:“非但得倒字,且得倒句。”予不敢应也。论者乃举予西涯诗曰:“不知城外春多少,芳草晴烟已满城。”以为此倒句非耶。予於是得印可之益,不为少矣。
严沧浪“空林木落长疑雨,别浦风多欲上潮”,真唐句也。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不如“千崖秋气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如“春入烧痕青”,谓其简而尽也。
“梦”字,诗中用者极多,然说梦之妙者亦少。如“重城不锁还家梦”,“一场春梦不分明”,“梦里还家不当归”,乃觉亲切。陈丑斋师召在南京,尝有梦中诗寄予,予戏答之曰:“举世空惊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粱。凭君莫向痴人说,说向痴人梦转长。”以梦为戏,亦所谓不为虐者也。
吴文定善苏书,予尝作简戏效其体。文定作“斑”字“般”字(音班)。韵诗戏予,予和答之,往复各五首。予“斑”字有曰:“心同好古生差晚,力欲追君鬓恐斑。”“榻遍吴笺犹送锦,搦残湘管半无斑。”“换羊价重街头帖,画虎心劳纸上斑。”“云间天马谁争步,水底山鸡自照斑。”“般”字曰:“联以师模归有若,敢将交行比颜般。”“郑师乍许三降楚,墨守终能九却般。”“文心捧处惭施女,笔阵围时困楚般。”文定诗大有佳句,今失其稿,求之未得也。
邵文敬善书工棋,诗亦有新意。如“江流白如龙,金焦双角短”之类。又有“半江帆影落尊前”之句,人称为“邵半江”。间变苏书,予亦以苏书答之。跋云:“戏效东曹新体。”邵误以为效其诗,作“依”字韵诗抵予,首句曰:“东曹新体古来稀。”予又戏其次韵曰:
“东曹新体古来稀,此意茫然失所归。字拟坡书聊工,诗於昆法敢相讥。休夸騕袤才无敌,未必葫芦样可依。却问棋场诸国手,向来门下几传衣?”因相与大笑而罢。
赵子昂书画绝出,诗律亦清丽。其《谿上》诗曰:“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意亦伤甚。《岳武穆墓》曰:“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句虽佳,而意已涉秦越,至《对元世祖》曰:“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赤报皇元。”则扫地尽矣。其画为人所题者,有曰:“前代王孙今阁老,只画天闲八尺龙。”有曰:“两岸青山多少地,岂无十亩种瓜田?”至“江心正好看明月,却抱琵琶过别船”,则亦几乎骂矣!夫以宗室之亲,辱於夷狄之变,揆之常典,固已不同。而其才艺之美,又足以为讥訾之地,才恶足恃哉?然南渡中原之句,若使他人为之,则其深厚简切,诚莫有过之者,不可废也。
近时作古乐府者,惟谢方石最得古意。如《过河怨》曰:“过河过河不过河,奈此中原何?”《夜半檄》曰:“国威重,空头敕。相权轻,夜半檄。”皆警句也。
国朝武臣能诗者,莫过定襄伯郭元登,谪甘州时,有《送蒙翁归朝》诗曰:“青海四年羁旅客,白头双泪倚门亲。”曰:“莫道得归心便了,天涯多少未归人。”又曰:“甘州城南河水流,甘州城北胡云愁。玉关人老貂裘敝,苦忆平生马少游。”今有《联珠集》行於世。 予集蒙翁《类博》稿,见旧草纸背翁亲书《王母宫》四律,爱而录之,颇疑无改窜字,与他草不类。久之见所谓《联珠集》者,乃知为此老诗,幸不误录也。
维扬周岐凤多艺能,坐事亡命,扁舟野泊无锡。钱奕投之以诗,有“一身为客如张俭,四海何人是孔融?野寺莺花春对酒,河桥风雨夜推篷”之句。岐凤得诗,为之大恸,江南人至今传之。
庄定山尝有书曰:“近见‘冉冉月堕水’之句。”予南行时诚有之,但“苍苍雾连空”上句,殊未称耳。
予北上时得句曰:“山色画浓澹。”两日不能对。忽曰:“鸟声歌短长。”罗冰玉殊不首肯,曰:“对似未过。”然竟不能易也。
王介甫点景处,自谓得意,然不脱宋人习气。其咏史绝句,极有笔力,当别用一具眼观之。若《商鞅》诗,乃发泄不平语,於理不觉有碍耳。 凡联句推长者为先,同年惟罗冰玉最长。罗以诗自许,每披襟当之。尝有句曰:“磊磈铜盘蜡。”坐客疑之,辄奋然曰:“此吾得意句,断不可易。”陆静逸尝曰“喑噤隐灭霎”,亦然。谢方石尝曰:
“冁然一笑出门去,灯火满天惊飞鸟。”尤觉奋迅。是譬如周菹屈芰自好之不厌,予未之知也。(按:“惊飞鸟”似本作“飞鸟惊”,用东坡句意。)
曩时诸翰林斋居,闭户作诗。有僮仆窥之,见面目皆作青色。彭敷五以“青”字韵嘲之,几致反目。予为解之,有曰“拟向麻池争白战,瘦来鸡肋岂胜拳”,闻者皆笑。
界画有金碧,要不必同,只各成家数耳。刘须谿评杜诗“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曰浅绛色画,正此谓耳。若非集大成手,虽欲学李杜,亦不免不如稊稗之诮。他更何说耶?(一擎按: “此条前段疑有脱文。”)
古雅乐不传,俗乐又不足听。今所闻者,惟一派中和乐耳。因忆诗家声韵,纵不能仿佛赓歌之美,亦安得庶几一代之乐也哉!
矫枉之过,贤者所不能无。静逸之见,前无古人。而叹羡王梅谿诗,以为句句似杜。予尝难之,辄随手指摘,即为击节,以信其说,此犹可也。读僧契嵩《镡津集》,至作诗以赏之。初岂其本心哉?亦有所激而云尔。 僧最宜诗,然僧诗故鲜佳句。宋九僧诗,有曰:“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差强人意。齐己湛然辈,略有唐调。其真有所得者,惟无本为多,岂不以读书故耶?
予尝有诗曰“鹦鹉笼深空望眼”,或欲易为“空昨梦”。又曰“翠笼鹦鹉空愁思”,或欲易为“空毛羽”。予不能辩,姑以俟诸他日,更与商之。 清绝如“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富贵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高古如“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华丽如“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斩绝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奇怪如“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浏亮如“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长吹万里风”。委曲如“更为後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後逸如“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温润如“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感慨如“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激烈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萧散如“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沉著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精炼如“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惨戚如“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忠厚如“周定量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後代看”。
神妙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雄壮如“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老辣如“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执此以论,杜真可谓集诗家之大成者矣。(一擎按:“此条前段疑有脱文。”)
张式之为都御史,在福建督叔军务,作诗曰:“除夜不须烧爆竹,四山烽火照人红。”为言者所劾而罢,诗体不可不慎也。
“巧迟不如拙速”,此但为副急者道。若为後世计,则惟工拙好恶是论,卷帙中岂复有迟速之迹可指摘哉?对客挥毫之作,固闭门觅句者之不若也。尝有人言:“作诗不必忙,忙得一首後,剩有工夫,不过亦是作诗耳,更有何事?”此语最切。
元诗:“山中乌喙方尝胆,台上蛾眉正捧心。”“空怀狗监知司马,且喜龙门识李膺。”“生藏鱼腹不见水,死挽龙髯直上天。”皆得李义山遗意。至“戏尔筑坛登大将,危乎操印立真王”,“自是假王先贾祸,非关真主不怜才”,直世俗所谓简板对耳,不足以言诗也。
○麓堂诗话跋
《麓堂诗话》,实涯翁所著,辽阳王公始刻於维扬。余家食时,手钞一帙,把玩久之。虽然,予非知诗者,知其有益於诗教为多也,将载刻以传而未果。兹欲酬斯初志,适匠氏自坊间来,予同寅松溪叶子坡南、长洲陈子棐庭咸赞成之,乃相与正其讹舛,翻刻於缙庠之相观庭,为天下诗家公器焉。
时嘉靖壬寅十一月既望,番愚後学负暄陈大晓景曙父跋
李文正公以诗鸣成弘间,力追正始,为一代宗匠。所著《怀麓堂集》,至今为大雅所归。诗话一编,折衷议论,俱从阅历甘苦中来,非徒游掠光影娱弄笔墨而已。仁和倪君建中手钞见赠,亟为开雕。俾与《沧浪诗话》、《白石诗说》鼎峙骚坛,为风雅指南云。
乾隆乙未仲秋上浣知不足斋後人鲍廷博识
-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廿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
- 版本:唐代传奇小说。原载于《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
作者:不着撰人。又说作者为王洙。可能是唐元和十三(818)年写就的。
内容:以“谐词隐言”暗示橐驼、乌驴、老鸡、驳猫、二刺猬、牛、犬等动物,全文充满讥讽与诙谐,读之饶富兴味。
==============================================================================
前进士王洙字学源,其先琅琊人,元和十三年春擢第。尝居邹鲁间名山习业。洙自云,前四年时,因随籍入贡,暮次荥阳逆旅。值彭城客秀才成自虚者,以家事不得就举,言旋故里,遇洙,因话辛勤往复之意。自虚字致本,语及人间目睹之异。是岁,自虚十有一月八日东还(乃元和八年也),翼日,到渭南县,方属阴曀,不知时之早晚。县宰黎谓留饮数巡,自虚恃所乘壮,乃命僮仆辎重,悉令先于赤水店俟宿,聊踟蹰焉。东出县郭门,则阴风刮地,飞雪雾天。行未数里,迨将昏黑。自虚僮仆,既悉令前去,道上又行人已绝,无可问程,至是不知所届矣。路出东阳驿南,寻赤水谷口道,去驿不三四里,有下坞,林月依微,略辨佛庙。自虚启扉,投身突入,雪势愈甚。自虚窃意佛宇之居,有住僧,将求委焉,则策马入。其后才认北横数间空屋,寂无灯烛。久之倾听,微似有人喘息声,遂系马于西面柱,连问“院主和尚,今夜慈悲相救。”徐闻人应:“小病僧智高在此。适僮仆已出使村中教化,无従以致火烛。雪若是,复当深夜,客何为者?自何而来?四绝亲邻,何以取济?今夕脱不恶其病秽,且此相就,则免暴露。兼撤所藉刍槁分用,委质可矣。”自虚他计既穷,闻此内亦颇喜。乃问“高公生缘何乡?何故栖此?又俗姓云何?既接恩容,当还审其出处。”曰:“贫道俗姓安,(以本身肉鞍之故也。)生在碛西。本因舍力,随缘来诣中国。到此未几,房院踈\芜,秀才卒降,无以供待,不垂见怪为幸。”自虚如此问答,颇忘前倦。乃谓高公曰:“方知探宝化城,如来非妄立喻,今高公是我导师矣。高公本宗,固有如是降伏其心之教。”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遂闻云:“极好雪,师丈在否?”高公未应间,闻一人云:“曹长先行。”或曰:“朱八丈合先行。”又闻人曰:“路甚宽,曹长不合苦让,偕行可也。”自虚窃谓人多,私心益壮。有顷,即似悉造座隅矣。内谓一人曰:“师丈此有宿客乎?”高公对曰:“适有客来诣宿耳。”自虚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唯最前一人,俯檐映雪,仿佛若见着皂裘者,背及肋有搭白补处。其人先发问自虚云:“客何故瑀瑀(丘圭反)然犯雪,昏夜至此?”自虚则具以实告。其人因请自虚姓名,对曰:“进士成自虚。”自虚亦従而语曰:“暗中不可悉揖清扬,他日无以为子孙之旧,请各称其官及名氏。”便闻一人云:“前河阴转运巡官,试左骁卫胄曹参军卢倚马。”次一人云:“桃林客,副轻车将军朱中正。”次一人曰:“去文姓敬。”次一人曰:“锐金姓奚。”此时则似周坐矣。初因成公应举,倚马旁及论文。倚马曰:“某儿童时,即闻人咏师丈聚雪为山诗,今犹记得。今夜景象,宛在目中,师丈有之乎?”高公曰:“其词谓何?试言之。”倚马曰:“所记云,谁家扫雪满庭前,万壑千峰在一拳。吾心不觉侵衣冷,曾向此中居几年。”自虚茫然如失,口呿眸贻,尤所不测。高公乃曰:“雪山是吾家山,往年偶见小儿聚雪,屹有峰峦山状,西望故国怅然,因作是诗。曹长大聪明,如何记得,贫道旧时恶句。不因曹长诚念在口,实亦遗忘。”倚马曰:“师丈骋逸步于遐荒,脱尘机于维系,巍巍道德,可谓首出侪流。如小子之徒,望尘奔走,曷敢窥其高远哉?倚马今春以公事到城,受性顽钝。阙下桂玉,煎迫不堪。旦夕羁旅,虽勤劳夙夜,料入况微,负荷非轻,常惧刑责。近蒙本院转一虚衔(谓空驱作替驴),意在苦求脱免。昨晚出长乐城下宿,自悲尘中劳役,慨然有山鹿野麋之志。因寄同侣,成两篇恶诗,对诸作者,辄欲口占,去放未敢。”自虚曰:“今夕何夕,得闻佳句。”倚马又谦曰:“不揆荒浅,况师丈文宗在此,敢呈丑拙邪?”自虚苦请曰:“愿闻,愿闻。”倚马因朗吟其诗曰:“长安城东洛阳道,车轮不息尘浩浩。争利贪前竞着鞭,相逢尽是尘中小(其一)。日晚长川不计程,离群独步不能鸣。赖有青青河畔草,春来犹得慰羁情。”合座咸曰:“大高作。”倚马谦曰:“拙恶,拙恶。”中正谓高公曰:“比闻朔漠之士,吟讽师丈佳句绝多,今此是颖川,况侧聆卢曹长所念,开洗昏鄙,意爽神清。新制的多,满座渴咏,岂不能见示三两首,以沃群瞩?”高公请俟他日。中正又曰:“眷彼名公悉至,何惜兔园。雅论高谈,抑一时之盛事。今去市肆若远,夜艾兴余,杯觞固不可求,炮炙无由而致,宾主礼阙,惭恧空多。吾辈方以观心朵颐(谓龁草之性,与师丈同),而诸公通宵无以充腹,赧然何补?”高公曰:“吾闻嘉话可以忘乎饥渴,秪如八郎,力济生人,动循轨辙,攻城犒士,为己所长。但以十二因缘,皆従觞起;茫茫苦海,烦恼随生。何地而可见菩提?何门而得离火宅(亦用事讥之)?”中正对曰:“以愚所谓,覆辙相寻,轮回恶道;先后报应,事甚分明。引领修行,义归于此。”高公大笑,乃曰:“释氏尚其清净,道成则为正觉,觉则佛也。如八郎向来之谈,深得之矣。”倚马大笑。自虚又曰:“适来朱将军再三有请和尚新制,在小生下情,实愿观宝。和尚岂以自虚远客,非我法中而见鄙之乎?且和尚器识非凡,岸谷深峻,必当格韵才思,贯绝一时;妍妙清新,摆落俗态。岂终秘咳唾之余思,不吟一两篇,以开耳目乎?”高公曰:“深荷秀才苦请,事则难于固违,况小僧残疾衰羸,习读久废,章句之道,本非所长,却是朱八无端挑抉吾短。然于病中偶有两篇自述,匠石能听之乎?”曰:“愿闻。”其诗曰:“拥褐藏名无定踪,流沙千里度衰容。传得南宗心地后,此身应便小双峰。为有阎浮珍重因,远离西国赴咸秦。自従无力休行道,且作头陀不系身。”又闻满座称好声。移时不定,去文忽于座内云:“昔王子猷访戴安道于山阴,雪夜皎然,及门而返,遂传何必见戴之论。当时皆重逸兴,今成君可谓以文会友,下视袁安、蒋诩。吾少年时,颇负隽气,性好鹰鹯,曾于此时,畋游驰骋。吾故林在长安之巽维,御宿川之东畤(此处地名苟家觜也)。咏雪有献曹州房一篇,不觉诗狂所攻,辄污泥高鉴耳。因吟诗曰:’爱此飘摇六出公,轻琼洽絮舞长空。当时正逐秦丞相,腾踯川原喜北风。’献诗讫,曹州房颇甚赏仆此诗,因难云:‘呼雪为公,得无检束乎?’余遂徵古人尚有呼竹为君,后贤以为名论,用以证之。曹州房结舌,莫知所对。然曹州房素非知诗者,乌大尝谓吾曰:’难得臭味同。’斯言不妄。今涉彼远官,参东州军事(义见《古今注》),相去数千。苗十(以五五之数,故第十)气候哑吒。凭恃群亲,索人承事。鲁无君子者,斯焉取诸?”锐金曰:“安敢当。不见苗生几日?”曰:“涉旬矣,然则苗子何在?”去文曰:“亦应非远。知吾辈会于此,计合解来。”居无几,苗生遽至。去文伪为喜意,拊背曰:“适我愿兮。”去文遂引苗生与自虚相揖,自虚先称名氏,苗生曰:“介立姓苗。”宾主相谕之词,颇甚稠沓。锐金居其侧曰:“此时则苦吟之矣,诸公皆由,小奚诗病又发,如何如何?”自虚曰:“向者承奚生眷与之分非浅,何为尚吝瑰宝,大失所望?”锐金退而逡巡曰:“敢不贻广席一噱乎?”辄念三篇近诗云:“舞镜争鸾彩,临场定鹘拳。正思仙仗日,翘首仰楼前。养斗形如木,迎春质似泥。信如风雨在,何惮迹卑栖。为脱田文难,常怀纪涓恩。欲知踈\野态,霜晓叫荒村。”锐金吟讫,暗中亦大闻称赏声。高公曰:“诸贤勿以武士见待朱将军,此公甚精名理,又善属文,而乃犹无所言,皮里臧否吾辈,抑将不可。况成君远客,一夕之聚,空门所谓多生有缘,宿鸟同树者也。得不因此留异时之谈端哉?”中正起曰:“师丈此言,乃与中正树荆棘耳。苟众情疑阻,敢不唯命是听。然卢探手作事,自贻伊戚,如何?”高公曰:“请诸贤静听。”中正诗曰:“乱鲁负虚名,游秦感宁生。候惊丞相喘,用识葛卢鸣。黍稷滋农兴,轩车乏道情。近来筋力退,一志在归耕。”高公叹曰:“朱八文华若此,未离散秩,引驾者又何人哉?屈甚,屈甚。”倚马曰:“扶风二兄,偶有所系(意属自虚所乘),吾家龟兹苍文毙甚,乐喧厌静,好事挥霍,兴在结束,勇于前驱(谓般轻货首队头驴)。此会不至,恨可知也。”去文谓介立曰:“胃家兄弟,居处匪遥,莫往莫来,安用尚志。《诗》云:’朋友攸摄,’而使尚有遐心,必须折简见招,鄙意颇成其美。”介立曰:“某本欲访胃大去,方以论文兴酣,不觉迟迟耳。敬君命予,今且请诸公不起,介立略到胃家即回。不然,便拉胃氏昆季同至,可乎?”皆曰:“诺”。介立乃去。无何,去文于众前,窃是非介立曰:“蠢兹为人,有甚爪距。颇闻洁廉,善主仓库。其如蜡姑之丑,难以掩于物论何?”殊不知介立与胃氏相携而来,及门,瞥闻其说。介立攘袂大怒曰:“天生苗介立,斗伯比之直下,得姓于楚远祖棼皇茹。分二十族,祀典配享,至于《礼经》((谓《郊特牲》八蜡,迎虎迎猫也)。奈何一敬去文,盘瓠之余,长细无别,非人伦所齿。只合驯狎稚子,狞守酒旗,谄同妖狐,窃脂媚灶,安敢言人之长短。我若不呈薄艺,敬子谓我咸秩无文,使诸人异日藐我。今对师丈念一篇恶诗,且看如何?”诗曰:“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自虚颇甚佳叹。去文曰:“卿不详本末,厚加矫诬。我实春秋向戌之后,卿以我为盘瓠衤啇,如辰阳比房,于吾殊所华阔。”中正深以两家献酬未绝为病,乃曰:“吾愿作宜僚以释二忿,可乎?昔我逢丑父,实与向家棼皇,春秋时屡同盟会。今座上有名客,二子何乃互毁祖宗?语中忽有绽露,是取笑于成公齿冷也。且尽吟咏,固请息喧。”于是介立即引胃氏昆仲与自虚相见,初襜襜然若自色,二人来前,长曰胃藏瓠,次曰藏立。自虚亦称姓名。藏瓠又巡座云:“令兄令弟。”介立乃于广众延誉胃氏昆弟:“潜迹草野,行著及于名族;上参列宿,亲密内达肝胆。况秦之八水,实贯天府,故林二十族,多是咸京。闻弟新有题旧业诗,时称甚美,如何得闻乎?”藏瓠对曰:“小子谬厕宾筵,作者云集,欲出口吻,先增惭怍。今不得已,尘汙诸贤耳目。诗曰:‘鸟鼠是家川,周王昔猎贤。一従离子卯(鼠兔皆变为猬也),应见海桑田’。”介立称好:“弟他日必负重名,公道若存,斯文不朽。”藏瓠敛躬谢曰:“藏瓠幽蛰所宜,幸陪群彦,兄揄扬太过,小子谬当重言,若负芒刺。”座客皆笑。时自虚方聆诸客嘉什,不暇自念己文,但曰:“诸公清才绮靡,皆是目牛游刃。”中正将谓有讥,潜然遁去。高公求之不得,曰:“朱八不告而退,何也?”倚马对曰:“朱八世与炮氏为仇,恶闻发硎之说而去耳。”自虚谢不敏。此时去文独与自虚论诘,语自虚曰:“凡人行藏卷舒,君子尚其达节。摇尾求食,猛虎所以见几,或为知己吠鸣,不可以主人无德,而废斯义也。去文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诗曰:‘事君同乐义同忧,那校糟糠满志休。不是守株空待兔,终当逐鹿出林丘。’‘少年尝负饥鹰用,内愿曾无宠鹤心。秋草殴除思去宇,平原毛血兴従禽。’”自虚赏激无限,全忘一夕之苦,方欲自夸旧制,忽闻远寺撞钟。则比膊鍧然声尽矣。注目略无所睹,但觉风雪透窗,臊秽扑鼻。唯窣飒如有动者,而厉声呼问,绝无由答。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退寻所系之马,宛在屋之西隅,鞍鞯被雪,马则龁柱而立。迟疑间,晓色已将辨物矣。乃于屋壁之北,有橐驼一,贴腹跪足,亻显耳《齿司》口。自虚觉夜来之异,得以遍求之。室外北轩下,俄又见一瘁瘠乌驴,连脊有磨破三处,白毛茁然将满。举视屋之北拱,微若振迅有物,乃见一小鸡蹲焉。前及设像佛宇塌座之北,东西有隙地数十步。牖下皆有彩画处,土人曾以麦稳之长者,积于其间,见一大驳猫儿眠于上。咫尺又有盛饷田浆破瓠一,次有牧童所弃破笠一,自虚因蹴之,果获二刺猬,蠕然而动。自虚周求四顾,悄未有人,又不胜一夕之冻乏,乃揽辔振雪,上马而去。绕出村之北,道左经柴栏旧圃,睹一牛踣雪龁草。次此不百余步,合村悉辇粪幸此蕴崇。自虚过其下,群犬喧吠,中有一犬,毛悉齐裸,其状甚异,睥睨自虚。自虚驱马久之,值一叟,辟荆扉,晨兴开径雪,自虚驻马讯焉。对曰:“此故友右军彭特进庄也。郎君昨宵何止?行李间有似迷途者。”自虚语及夜来之见,叟倚篲惊讶曰:“极差,极差。昨晚天气风雪,庄家先有一病橐驼,虑其为所毙,遂覆之佛宇之北,念佛社屋下。有数日前,河阴官脚过,有乏驴一头,不任前去。某哀其残命未舍,以粟斛易留之,亦不羁绊。彼栏中瘠牛,皆庄家所畜。适闻此说,不知何缘如此作怪。”自虚曰:“昨夜已失鞍驮,今馁冻且甚,事有不可率话者,大略如斯,难于悉述。”遂策马奔去,至赤水店,见僮仆,方讶其主之相失,始忙于求访。自虚慨然,如丧魂者数日。
- 述书[中]
余既述诸君子之言为书,因以己意遇之,而知其悉合于古也。右军以管为将军,明书道之机枢在管,而管之不可乱动也。今小仲之法,引食指加大指之上,置管于食指中节之端,以主节斜钩之;大指以指尖对中指中节拒之,则管当食指节湾,安如置床;大指之骨外突,抑管以向右,食指之骨横逼,挺管以向左,则管定;然后中指以尖钩其阳,名指以爪肉之际距其阴,小指以上节之骨贴名指之端;五指疏布,各尽其力,则形如握卵,而笔锋始得随指环转如士卒之从旌麾矣。此古人所谓双钩者也。东坡有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善言此意已。
仲瞿之法,使管向左迤后稍偃者,取逆势也。盖笔后偃,则虎口侧向左,腕乃平而覆下如悬。于是名指之筋,环肘骨以及肩背;大指之筋,环臂湾以及胸胁。凡人引弓举重,筋必反纽,乃长劲得刀。古人传诀所为著悬腕也。唐贤状拨镫之势云:“如人并乘,镫不相犯。"盖善乘者,脚尖踏镫,必内钩,足大指若缝,腿筋皆反纽,是以并乘而镫不相犯。此真工为形似者矣。至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实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永叔所谓“使指运而腕不知”,殆解此已。笔既左偃,而中指力钩,则小指易于入掌,故以虚掌为难,明小指助名指揭笔尤宜用力也。大凡名指之力可与大指等者,则其书未有不工者也。然名指如桅之拒帆,而小指如桅点之助桅,故,必小指得劲,而名指之力乃实耳。 山子之法,以笔毫平铺纸土,与小钟始艮终乾之说同,然非用仲瞿之法,则不能致此也。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于纸上矣。石工镌字,画右行者,其镦必向左。验而类之,则纸犹石也,笔犹钻也,指犹锤也。是故仲瞿之法,足以尽侧、勒、策三势之妙,而弩、[走 翟]、掠、啄、磔五势入锋之始,皆宜用之。锋即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是以指得势而锋得力。惟小正书,画形既促,未及换笔而画已成,非至神熟,难期合法。故自柳少师以后,遂无复能工此艺者也。
始艮终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笔中自备八方也。后人作书,皆仰笔尖锋,锋尖处巽也。笔仰则锋在画之阳,其阴不过副毫濡墨,以成画形,故至坤则锋止,佳者仅能完一面耳。惟管定而锋转,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过庭有言“一笔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者,谓此也。盖人之腕本侧倚于几,任其势则笔端仰左而成尖锋;锋既尖,则墨之所到多笔锋所未到。走过庭所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者已。以主所述,凡皆以求墨之不溢出于笔也。
青立之所谓“笔必断而后起"者,即无转不折之说也。盖行草之笔多环转,若信笔为之,则转卸皆成扁锋,故须暗中取势换转笔,过也。小仲所以憾未能尽侧者,谓笔锋平铺,则画满如侧,非尚真侧也。汉人分法,无不平满。中郎见刷墙垩痕而作飞白,以垩帚锋平,刷痕满足,因悟书势,此可意推矣。古碑皆直墙平底,当时工匠知书,用刀必正下以传笔法。后世书学既湮,石工皆用刀尖斜入,虽有晋、唐真迹,一经上石,悉成尖锋,令人不复可见始艮终乾之妙。故欲见古人面目,断不可舍断碑而求汇帖已。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也,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扌 厌]笔使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完白计白当黑之论,即小仲左右如牝牡相得之意。小仲尝言近世书鲜不阋墙操戈者,又言正书惟太傅《贺捷表》、右军《旦极寒》、大令《十三行》是真迹,其结构天成;下此则《张猛龙》足继大令,《龙藏寺》足继右军,皆于平正通达之中,迷离变化不可思议。余为申之,以《刁遵志》足继太傅。河南《圣教序记》其书右行,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噫!如此斯可与言书矣。
述书[下]
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均布其点画也。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其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如j随其长短虚实而土下左右皆相得矣。每三行相并,至九字又为大九宫,其中一字即为中宫,必须统摄上下四旁之八字,而八字皆有拱揖朝向之势。连字移看,大小两中宫皆得圆满,则俯仰映带,奇趣横出已。九宫之说,始见于宋。盖以尺寸算字,专为移缩古帖而说,不知求条理于本字,故自宋以来,书家未有能合九宫者也。两晋真书碑版不传于世,余以所见北魏、南梁之碑数十百种,悉心参悟而得大小两九宫之法。上推之周、泰、汉、魏、两晋篆分碑版存于世者,则莫不合于此。其为钟、王专力可知也。世所行《贺捷》、《黄庭》、《画赞》、《洛神》等帖皆无横格,然每字布势奇纵周致,实合通篇而为大九宫。如三代钟鼎文字,其行书如《兰亭》、《玉润》、《白骑》、《追寻》、《违远》、《吴兴》、《外出》等帖,鱼龙百变,而按以矩矱,不差累黍。降及唐贤,自如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
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法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沈。凡墨色奕然出于低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辩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
历下笔谭[节录]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近人邓石如书,中截无不圆满遒丽,其次刘文清中截近左处亦能洁净充足,此外则并未梦见在也。古今书诀俱未及此,惟思白有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之说,虽非道出真际,知识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张好好诗》云“大有六朝风韵"者,盖亦赏其中截有丰实处在也。 北碑画势甚长,虽短如黍米,细如纤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备具。起笔处顺入者无缺锋,逆入者无涨墨,每折必洁净,作点尤精深,足以雍容宽绰,无画不长。后人着意留笔,则驻锋折颖之处墨多外溢,未及备法而画已成;故举止匆遽,界恒苦促,画恒苦短,虽以平原雄杰,未免斯病。至于作势裹锋,敛墨入内,以求条鬯手足,则一画既不完善,数画更不变化,意恒伤浅,势恒伤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山谷谓征西《出师颂》笔短意长,同此妙悟。然渠必见真迹,故有是契,若求之汇帖,即北宋枣本,不能传此神解,境无所触,识且不及,况云实证耶!
答熙载九问[节录]
问:自来论具书以不失篆分遗意为上,前人实之以笔画近似者,而先生驳之,信矣。究竟篆分遗意寓于具书从何处见?
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有涨墨而篆意湮,有侧笔而分意漓。诚悬、景度以后遂滔滔不可止矣。 问:先生常言草书自有法,非字体之说也。究竟何者为草法?
《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是真能传草法者。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所为不传也。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筋划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由其笔力精熟,故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形质成而性情见;所谓画变起伏,点殊衄、挫,导之泉泣,顿之山安也。后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无定则,毫端之转换,又复卤莽,任笔为体,脚忙手乱,形质尚不备具,更何从说到性情乎?盖必点画寓使转之中,即性情发形质之内,望其体势,肆逸飘忽,几不复可辨识,而节节换笔,笔心皆行画中,与真书元异。过庭所为言“张不真而点画狼藉”,指出楷式,抉破¤奥也。
至谓“钟不草而使转纵横",此语并传尽真法。盖端庄平直,真势也;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止掣曳之处乃用使转。纵横者,无处不达之谓也。盘纡跳荡,草势也;古人一牵一连笔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狼藉者,触目悉是之谓也。草法不传,实由真法之不传。真草同源,只是运指换笔。真则人人共习,而习焉不察;草则习之者少,故谓草法不传耳。然草书部分亦是一大事,《晋书》所谓“杀字甚安”是专言结构。不力究此义,所以日趋狂怪缭绕而不可止也。草故有法,然岂有别法哉?千年黑洞,今始凿出一线天。
然工力互有深浅,吴郡所为叹右军博涉多优也。抑余有更为吴郡进一解者,书之形质如人之五官四休,书之情性如人之作止语默,,必如相人书所谓五官成,四体称,乃可谓之形质完善,非是则为缺陷;必如《礼经》所谓九容,乃得性情之正,非是则为邪僻。故真书以平和为上,而骏宕次之;草书以简净为止,而雄肆次之。是故有形质而无情性,则不得为人,情性乖戾又乌得为人乎!明乎此而自力不倦,古人未尝不可企及耳。 问:先生尝云:“道苏须汰烂漫,由董宜避凋疏。”烂漫、凋疏。章法中事乎?笔法中事乎?汰之。避之。从何处著手? 烂漫、凋疏。见于章法而源于笔法。花到十分烂漫者,菁华内竭,而颜色外褪也;草木秋深,叶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内凝而生气外蔽也。书之烂漫,由于力弱,笔不能摄墨,指不能伏笔,任意出之,故烂漫之弊至幅后尤甚。凋疏由于气怯,笔力尽于画中,结法止于字内,矜心持之,故凋疏之态在幅首尤甚。汰之,避之,唯在练笔。笔中实则积成字,累成行,缀成幅而气皆满,气满则二弊去矣。宝晋藉《辞中令书》,画瘦行宽而不凋疏者,气满也。戏鸿堂摘句《兰亭诗》、《张好好诗》,结法率易,格致散乱而不烂漫者,气满也。气满由于中实,中实由于指劲,此诣甚难至,然不可不知也。
《十七帖》疏证
十七帖初刻于澄清堂,其本未见。宋以后汇刻本,单行本,有释文本,唐临本,所见不下十余种,大都入多尖锋,出多挫锋,转折僵削,俗工射利所为也。碧溪上人以余删拟《书谱》已刻成,欲写刻《十七帖》,以道吴郡之源,其意甚盛,故为作是卷。梁武帝称右军字势雄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文皇称右军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势似奇而反正,意若断而还连。余远追微旨,结体则据枣本《阁帖》,用笔则依秘阁《黄庭》,文房《画赞》,而参以刘宋《爨龙颜》,东魏《张猛龙》两碑,以不失作草如真之遗意。为自来临写《十七帖》家,开一生面。以俟异日,或得澄清堂本,证其得失。各本帖或多或少,前后编次及释文,亦互异,又句读多不可离。余故据史传,按文论世,为之移并,随手作行,不拘成式,而别以真书释而疏之如左。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全帖前人皆以为与益州刺史周抚道和者,有阁本《周益州送邛竹杖》帖可证。以帖首二字为名。郗司马,名昙,字重熙,鉴字道徽之子。右军妻之仲弟,大令前妻之父。永和一年,会稽王以抚军大将军辅政,引为司马。道徽尝过王敦,留姑孰,抚时为敦从事中郎,是宜与郗氏有旧。然重熙未尝膺梁益之命,或遣信而附书也。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渴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右军为敦从子,至承器赏。抚以府寮为私人,故与右军特厚。太宁二年,敦为逆,抚以二千人从。敦败,抚逃入西阳蛮中。是年十月,诏原敦党抚自归扉下。时右军为秘书郎,同在都。咸和初,司徒王导茂宏辅政,复引为从事中郎,旋出为江夏相,监沔北军,镇襄阳,历守豫章,代毋丘奥监巴东军,刺益州。计自太宁三年至永和五年,适廿六年。是年大将军褚裒北伐败绩,“悠悠如何可言”,盖指此。玩词意,是久别得书而复者,当即附郗之先书,帖宜居前,以全帖名十七,故存其旧。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具。
抚王氏故吏,殆拳拳右军诸从,故详答之。右军以永和四年,由江州刺史入为护军将军,在都城,故问数达也。修载名耆之,王廙世将之子,为鄱阳太守,故云在远。司州名胡之,字修龄,修载之兄,皆右军同祖弟。永和五年,石季龙死,朝议以修龄有声誉,用为司州刺史,以绥集河洛,辞有疾,未行而卒。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者,永和六年,以殷浩督扬、豫、徐、青、兖五州军事,假节图北伐,似抚来书亦不以此举为然,与右军有同心也。书定出其时,各本或有或无,他帖刻者,戏鸿本似出徐会稽,然最有行间法。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
“显”字,依草法定是“显”,捡《蜀志》,显父攀,攀父乔,乔瑾次子也。瞻未生前,瑾命乔入蜀,为亮后。恪既族,攀仍后瑾,至显乃与瞻孙京,同移河东。《华阳国志》云,平蜀之明年,移蜀大臣宗预、廖化、诸葛显等于东。按中宗即位建康,右军年已十五,时诸葛诞孙恢为会稽太守,显或南依恢,故右军得在都见之也。上距东移盖五十二年。“令人”六字,本旁注,唐人临入正文,从之。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能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知有”至“此知”十五字,各本无,唐临及《阁帖》有之,今依补。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处仁当是龙骧将军朱寿。《穆帝纪》所载,永和五年,与抚同击范贲,平益州者也。《通鉴》或本误作焘(焘乃西蛮校尉,别一人)。以上五帖,当是一书,先谢远惠,次杂问蜀事,末附致朱书,系由护军出守会稽后作。
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顷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至,挚也。别帖屡言情至,此其省文,非至止之至,谓勤也。如迨其谓之,遐不谓矣之谓。索戎盐,先致谢耳。方回,郗愔字,右军妻之长弟,史称其栖心绝穀,修黄老之术,与右军及高士许询游东土,不乐参朝政,有迈世风。“顷服食”作“须”者,误。“未许吾此志”,言方回虽近道,犹未能深信也。
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连上服食而申言之。
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天鼠即今飞鼠,毛赤而尖,苍白,似黑狐,蜀产也。以上三帖当是一书。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墨薮》载安吉善书,别帖有虞义兴适道此,或即其人,然史无可考。帖云“远及”,当与抚也。
来禽、樱桃、青李、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上此,此“来禽”四果,下此,此会稽胡桃,即抚前所致者,故云彼以明之。前列果名,乃索其子,定是一帖。前人有谓此帖为与桓宣武者。宣武以永和三年灭蜀,右军以十一年去官,帖云“今在田里”,是去官后语,宣武未再至蜀,何能与宣武邪?
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住,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抚以永和九年斩萧敬文,“使还”指此,“具时州将”时是也。抚已由征虏安西进平西,言以此功,朝议当进为镇征,极州将之荣也。入升平,果进镇西,其卒也赠征西。桓公以永和十二年大败姚襄于伊水,收复洛阳,修五陵。“告慰”者,言接其告欣慰也。情企数使,抚前助桓公平蜀,或欲引之北伐,有疏请也。仁祖,谢尚字,尚弟奕,字无奕。升平一年五月,尚卒,朝议以尚在北得人,故以奕代尚刺豫州,北伐慕容隽,明年卒于军。“外住”指此。此升平一年书。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陶侃士行以咸和四年平苏峻后,由江陵移镇巴陵,五年斩郭默,加督江州,复移镇武昌,九年辞镇归国,登舟而卒。属吏画其像于武昌西门,故称之。士行十七子,九子旧史有名,抚妹为士行子妇。老妇,右军称妻也。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知彼帖承上帖之意,定是一书。“所出有无”,言有他处所无,是当时语。“乡”读如“乡”也,吾见于夫子之乡,言蜀本古之名邦也。或以为无一乡,或以为有异产,皆误。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右军祖名正,故讳作政。抚以太宁二年自归,至兴宁三年卒于益州,历四十三年。前在敦所,已洊历显职,史虽不言其寿数,大都七十余矣。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同生,一母也。“未婚之小者”乃大令。右军孙桢之,外孙刘瑾,皆知名。此帖说欲游蜀而尚未果之故,以坚其约,当是最后书。各本无,唯唐临本有,从之。
以上十九帖,定与抚。
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不。
蜀人谯秀,周之孙也。李雄、李骧、李寿据蜀,三征皆不应。“今为所”言蜀已内属,“在”,察也,犹在帝左右之在,连下九字为句。“云谯周”下廿九字,十七帖本所无。“严君平”下十四字,阁本亦别为帖,唐临本及大观帖皆连为一,文义为优,从之。此帖定是永和三年,右军为江州刺史时,闻宣武平蜀而致之者。留意人材,表章气节,乃怀柔反侧第一义,宣武荐秀卒不起,未必非此书启之。抚欲炙之士,观《虞安吉帖》,止叙弗论资,是未可与言此也。以上一帖与宣武。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会稽在金陵东,南朝时所谓东郡、东土、东中,皆斥会稽。云“吾前”,是辞内史后语,“等”,待也,言同具逸民之志,何以迟迟不决。作方者误复及此似梦中语,想右军去官时,有书留之也。此帖当与方回。方回既姻亲,又同志,故措辞直爽。《胡桃帖》“未许吾此志”之说,所由来也。此永和十一年书。
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两“告”字,各本俱作“苦”,传模误也。晋人言苦皆谓病,帖意殊不尔。此,此会稽。避,谓嚣尘不及。“想必果言”为句,“告有期”属其先告来期也。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方回以黄门侍郎出为吴郡守,固辞,乃改临海。此右军初闻吴郡命,喜其近东而致之书。叔谓重熙,“当西”谓其代荀羡为北中郎将镇下邳也。
以上三帖皆与方回。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今往十二字,各本皆别,唯唐临本合,良是从之。
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勿勿,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永兴,今萧山北,此会稽婢字绝句。彼所须药草可示,当致。
“须”,各本草法皆成“顷”笔驶所致耳。以上三帖,不得主名,大都其群从也。道光十三年四月十七八九日,作于小倦游阁。两目似雾看花,而下笔如鹰鹯搏击,饶有不草使转从横之意,但发波时有剩墨,以为憾耳。嘉庆二十二年在都下,为新建余鼎銕香作《述书》,一卷字大才当此书四之一,而雄肆有若方丈。余明经久返道山,《述书》不知流落何所。盖二十年来作小正书唯此二种也。延平剑合,以告有缘。安吴包世臣自记。
- 《容斋随笔》是我国历代考证笔记中最富盛名,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著作。
《容斋随笔》计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各十六卷,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此书涉猎范围极广,经史典故、天文地.理、轶闻异说、诸子百家之言及诗文语词,无所不包。其中对经史艺哲,考订博录,卓有独见。洪迈在南宋,以学识渊博著称,尤长于史学,故《容斋随笔》中以有关史事者最为可采,所考宋代朝章典制,多为史传不详之材料。
- ☆万年欢
电绕神枢,华渚流虹,诞弥良用佳辰。万宇讴歌归舞,宝历增新。四七年间盛事,皇威畅、边鄙无尘。仁恩被,华夏咸安,太平极治欢声。
重华道隆德茂,亘古今希有,揖逊重闻。圣子三宫欢聚,两世慈亲。幸际千秋圣旦,_镐宴、普率惟均。封人祝,亿万斯年,寿皇尊并高真。
☆水调歌头(龙帅宴王公明)
金鼎调元手,玉殿涣恩华。宣威蜀道,曾见千骑拥高牙。凭仗元枢筹略,宽我宸旒西顾,惠泽被幽遐。为忆江城好,南浦舣仙槎。
格天心,膺帝眷,极褒嘉。琳宫香火缘在,还近玉皇家。霖雨久思贤佐,看即声传丹禁,唤仗听宣麻。衮绣公归去,宰路筑堤沙。
☆水调歌头(春野亭送别)
江亭送行客,肠断木兰舟。水高风快,满目烟树织成愁。咿轧数声柔橹,拍塞一怀离恨,指顾隔汀洲。独立苍茫外,欲去强迟留。
海山长,云水阔,思难收。小亭深院歌笑,不忍记同游。唯有当时明月,千里有情还共,后会尚悠悠。此恨无重数,和泪付东流。
☆水调歌头(癸卯信丰送春)
韶华能几许,节物叹推移。群花竞芳争艳,无奈隙驹驰。红紫随风何处,唯有抟枝新绿,暗逐雨催肥。乔木莺初啭,深院燕交飞。 渐清和,微扇暑,日迟迟。新荷泛水摇漾,萍藻弄晴漪。百岁光阴难挽,一笑欢娱易失,莫惜酒盈卮。无计留连住,还是送春归。
☆水调歌头(万载烟雨观)
江流清浅外,山色有无中。平田坡岸回曲,一目望难穷。波面轻鸥容与,沙际野航横渡,不信画图工。路入神仙宅,翠锁梵王宫。
俯晴郊,增胜既,气横空。云林城市层列,知有几重重。更上危亭高几,徙倚栏干虚敞,象纬逼璇穹。要尽无边景,烟雨看空_。 ☆水调歌头(戊申春陵用旧韵赋二词呈族守德远)
人生如寄耳,世态逐时移。浮名薄利能几,方寸谩交驰。粗足生涯随分,到眼风光可乐,终不羡轻肥。有志但长叹,无路且卑飞。 恨年华,何去速,又来迟。绿阴浓映池沼,_浪皱风漪。啭午莺声睍完,滚地杨花飘荡,爱景惜芳卮。此意谁能解,一笑任春归。
☆水调歌头 心景两无著,情物岂能移。超然远览失笑,名利苦纷驰。一品官资荣显,百万金珠豪富,宽自喜家肥,会得个中理,川泳与云飞。 静中乐,闲中趣,自舒迟。心如止水,无风无自更生漪。已是都忘人我,一任吾身醒醉,有酒引连卮。万法无差别,融解即同归。
☆水调歌头(和石林韵)
世态万纷变,人事一何忙。胸中素韬奇蕴,匣剑岂能藏。不向燕然纪绩,便与渔樵争席,摆脱是非乡。要地时难得,闲处日偏长。
志横秋,谋夺众,谩轩昂。蝇头蜗角微利,争较一毫芒。幸有乔林修竹,随分粗衣粝食,何必计冠裳。我已乐萧散,谁与共平章。
☆水调歌头(丁已长沙寿王枢使)
台星明翼轸,和气满潇湘。长淮胜处地灵,应产股肱良。共仰三朝元老,要识一时英杰,人物自堂堂。直气薄霄汉,德望耸岩廊。
拥貔貅,森_载,镇藩方。折冲樽俎,春融花柳侑壶觞。两世麟符玉节,九郡恩风惠雨,仁者寿宜长。凤诏来丹阙,绣衮觐明光。 ☆满江红(甲午豫章和李思永)
渺渺春江,迷望眼、蒲萄涨绿。春过也、萧疏庭户,寂寥心目。念远不禁啼_闹,愁多易遣修蛾蹙。向小窗、时把彩笺看,翻新曲。
晴昼永,便新浴。相思泪,不成哭。空无言憔悴,暗销肌玉。目断碧云无信息,试凭青翼飞南北。听掀帘、疑是故人来,风敲竹。 ☆满江红(辛丑赴信丰,舟行赣石中)
烟浪连天,寒尚峭、空_细雨。春去也、红销芳径,绿肥江树。山色云笼迷远近,滩声水满忘艰阻。挂片帆、掠岸晚风轻,停烟渚。 浮世事,皆如许名利役,惊时序。叹清明寒食,小舟为旅。露宿风餐安所赋,石泉榴火知何处。动归心、犹赖翠烟中,无杜宇。
☆满江红(壬子秋社莆中赋桃花)
露冷天高,秋气爽、千林叶落。惊初见、小桃枝上,盛开红萼。浅淡胭脂经雨洗,剪裁玛瑙如云薄。问素商、何事斗春工,施丹_。
芙蓉苑,颜如灼。曾暗与,花王约。要乘秋名字,并传京雒。回首瑶池高宴处,桂花香里骖高鹤。但莫教、容易逐西风,轻飘却。
☆满江红(丙辰中秋定王台即席饯富次律) 凉入三湘,秋气爽、江澄沙白。人欲去、离愁黯黯,莫留行色。杯在中朝陪鹓鹭,暂来南楚分风月。与元枢、鹗荐共扶摇,朝天阙。
皇华使,和戎策。西府赞,中兴业。有缁衣同美,武公勋烈。樯燕已知添别意,骊驹谁为歌新阕。恨此情、如月过中秋,圆还缺。
☆满江红(丁已和济时几宜送春)
去去春光,留不住、情怀索莫。那堪是、日长人困,雨余寒薄。叶底青青梅胜豆,枝头颗颗花留萼。叹流年、空有惜春心,凭春酌。 歌共酒,谁酬酢。非与是,忘今昨。且随时随分,强欢寻乐。世事燕鸿南北去,人生乌兔东西落。问故园、不负送春期,明年约。
☆沁园春(和伍子严避暑二首)
雨接梅霖,风祛槐暑,麦天已秋。正榴燃红炬,枝头色艳,荷翻绿盖,池面香浮。心景俱清,身名何有,且向忙中早转头。尘劳事,枉朝思夕计,细虑深谋。
悠悠。不复徼求。但安分、随缘休便休。纵官居极品。徒为美玩,家称钜富,未免闲愁。遇酒开颜,逢欢乐意,有似木人骑土牛。从他笑,看一朝解悟,八极遨游。 ☆沁园春
羊角飘尘,金乌烁石,雨凉念秋。有虚堂临水,披襟散发,纱帱雾卷,湘簟波浮。远列云峰,近参荷气,卧看文书琴枕头。蝉声寂,向庄周梦里,栩栩无谋。
茶瓯。醒困堪求。粗饱饭安居可以休。算悠闲静胜,吾能自乐,荣华纷扰,人谩多愁。习懒非痴,觉迷是病,一力那能胜九牛。俱休问,且追寻觞咏,知友从游。
☆酹江月(题赵文炳枕屏)
枕山平远。记当年小阁,牙床曾展。围幅高深春昼永,寂寂重帘不卷。棹舣西湖,人归南陌,酒晕红生脸。困来无那,玉肌小倚娇软。
堪恨身在天涯,曲屏环枕,此意何由见。想像高唐无梦到,独拥闲衾展转。物是人非,山长水阔,触处思量遍。愁遮不断,夜阑依旧斜掩。
☆酹江月(丙午螺川)
飘流踪迹,趁春来、还趁春光归去。九十韶华能几许,著意留他不住。趱柳催花,摧红长翠,多少风和雨。蜂闲蝶怨,尽凭枝上莺语。
归棹去去难留,桃花浪暖,绿涨迷津浦。回首重城天样远,人在重城深处。惜别愁分,凝暗有泪,总寄阳关句。不堪肠断,恨随江水东注。
☆酹江月(乙未白莲待廷对) 斜风疏雨,正无聊情绪,天涯寒食。烟重云娇春烂熳,却得轻寒邀勒。柳褪鹅黄,池添鸭绿,桃杏浑狼藉。乱山深处,尚留些子春色。
海燕未便归来,踏青斗草,谁与同寻觅。杜宇多情芳树里,只管声声历历。似劝行人,不如闻早,作个归消息。休教肠断,梦魂空费思忆。
☆酹江月(乙未中元自柳州过白莲)
晓风清暑,映湖光如练,山光如染。十里荷花香满路,飞盖斜_妆面。一叶扁舟,数声柔橹,陡觉红尘远。六桥三塔,恍然图画中见。
因念当日三贤,两山佳处,应也经行遍。琢月吟风无限句,景物随人俱显。贺监风流,玄真清致,我亦情非浅。渔蓑投老,利名何用深羡。
☆酹江月(信丰赋茉莉)
化工何意,向天涯海峤,有花清绝。缟袂绿裳无俗韵,不畏炎荒烦热。玉骨无尘,冰姿有艳,雅淡天然别。真香冶态,未饶红紫春色。 底事□落江南,水仙兄弟,端自难优劣。瘴雨蛮烟魂梦远,宁识溪桥霜雪。__同芳,素馨为伴,百和清芬爇。凄然风露,夜凉香泛明月。
☆酹江月(万载龙江眼界) 平生奇观,爱登高临远,寻幽选胜。欲上层巅穷望眼,一半崎岖危径。万瓦鳞鳞,四山簇簇,咫尺疏林映。山川城郭,恍然多少清兴。
残照斜敛余红,横陈平远,一抹轻烟暝。何处飞来双白鹭,点破遥空澄莹。鹤岭云平,龙江波渺,不羡潇湘咏。襟怀舒旷,曲栏倚了还凭。
☆酹江月(足乐园牡丹)
韶华婉娩,正和风迟日,暄妍清昼。紫燕黄鹂争巧语,催老芬芳花柳。灼灼花王,盈盈娇艳,独殿春光后。鹤翎初拆,露_香沁珠溜。
遥想京洛风流,姚黄魏紫,间绿如铺绣。小盖低回雕槛曲,车马纷驰园囿。天雨曼珠,玉_金束,占得声名久。留连朝暮,赏心不厌芳酒。
☆促拍满路花(信丰黄师尹跳珠亭)
栽花春烂熳,叠石翠巑岏。小亭相对倚,数峰寒。主人寻胜,接竹引清泉。凿破苍苔地,一掬泓澄,六花疑是深渊。//山前六花小池。
向闲中、百虑_然。情事寄鸣弦。炉香陪茗碗,可忘言。喷珠溅雪,历历听潺_。尘世知何计,不老朱颜,静看日月跳丸。 ☆促拍满路花(瑞荫亭赠锦屏苗道人)
连枝蟠古木,瑞荫映晴空。桃江江上景,古今同。忙中取静,心地尽从容。扫尽荆榛蔽,结屋诛茅,道人一段家风。
任乌飞兔走匆匆。世事亦何穷。官闲民不扰,更年丰。箪瓢云水,时与话西东。真乐谁能识,兀坐忘言,浩然天地之中。
☆永遇乐(重明节)
金昊行秋,季商回律,天气佳处。瑞应皇家,祥开圣旦,宝历绵基祚。瑶池人祝,钧天乐奏,湛露宴均寰宇,万花覆、千官尽醉,盛事顿超今古。
中兴天统,四三传序,揖逊自归明主。黄屋非心,萝图有永,还付当今主。希夷高蹈,寿康长保,五世祖孙欢聚。尊之至,千秋令节,万年圣父。 ☆永遇乐(甲午走笔和岳大用梅词韵) 秋满衡皋,淡云笼月,晚来风劲。一抹残霞,数声过雁,还是黄昏近。凭高临远,倚楼凝睇,多少断愁幽兴。听渔村、鸣榔隐隐,别浦暮烟收暝。
湘妃起舞,芳兰纫佩,约略乱峰云鬓。景物悲凉,楚天澄淡,过尽归帆影。斜阳低处,远山重叠,萧树乱鸦成阵,空无言,栏干凭暖,闷怀似困。
☆永遇乐(为卢显文家金林檎赋)
日丽风暄,暗催春去,春尚留恋。香褪花梢,苔侵柳径,密幄清阴展。海棠零乱,梨花淡伫,初听闹空莺燕。有轻盈、妍姿靓态,缓步阆风仙苑。
绿丛红萼,芳鲜柔媚,约略试妆深浅。细叶来禽,长梢戏蝶,簇簇枝头见。酡颜真发,春愁无力,困倚画屏娇软。只应怕、风欺雨横,落红万点。
☆风入松(戊申沿檄衡永,舟泛潇湘)
溪山佳处是湘中。今古言同。平林远岫浑如画,更渔村、返照斜红。两岸荻风策策,一江秋水溶溶。
苍崖石壁景尤雄。人自西东。利名汨没黄尘里,又那知、清胜无穷。何日轻舠蓑笠,持竿独钓西风。
☆凤凰阁(己酉归舟衡阳作)
正薰风初扇,雨细梅黄暑溽。并摇双桨去程速。那更黄流浩淼,白浪如屋。动归思、离愁万斛。
平生奇观,颇快江山寓目。日斜云定晚风熟。白鹭飞来,点破一川明绿。展十幅、潇湘画轴。☆蝶恋花(戊戌和邓南秀)
柳眼窥春春渐吐。又是东风,摇曳黄金树。宜入新春闻好语。一犁处处催耕雨。
未有花须金缕缕。醉梦悠扬,似蝶翩跹舞。一枕仙游何处去。觉来依旧江南住。
☆蝶恋花(己亥同常监游洪阳洞题肯堂壁)
春到园林能几许。昨夜疏疏,过却催花雨。暖日晴岚原上路。雕鞍暂系芳菲树。 仙洞同游皆胜侣。翻忆年时,醉里曾寻句。要与龙江春作主。翩然又趁东风去。
☆蝶恋花(癸卯信丰赋芙蓉)
剪剪西风催碧树。乱菊残荷,节物惊秋暮。绿叶红苞迎晓露。锦屏绣幄围芳圃。
尘世鸾骖那肯驻。尚忆层城,仙苑飞琼侣。能共牡丹争几许。惜花对景聊为主。
☆蝶恋花(道中有簪二色菊花)
百叠霜罗香蕊细。袅袅垂铃,缀簇黄金碎。独占九秋风露里。芳心不与群英比。 采采东篱今古意。秀色堪餐,更惹兰膏腻。不用南山横紫翠。悠然消得因花醉。 ☆蝶恋花(临安道中赋梅)
剪水凌虚飞雪片。认得清香,雪树深深见。传粉凝酥明玉艳。含章檐下春风面。
照影溪桥情不浅。羌管声中,叠恨传幽怨。陇首人归芳信断。万重云水江南远。 ☆蝶恋花(戊申秋夜) 夜雨鸣檐声录蔌。薄酒浇愁,不那更筹促。感旧伤今难举目。无聊独剪西窗烛。
弹指光阴如电速。富贵功名,本自无心逐。粝食粗衣随分足。此身安健他何欲。☆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 春入园林新雨过。次第芳菲,惹起情无那。蜀锦青红初剪破。枝头点点胭脂颗。
柳带随风金袅娜。隐映余霞,灿灿红云堕。高烛夜寒光照坐。只愁沈醉谁扶我。
☆蝶恋花(用宜笑之语作)
解语花枝娇朵朵。不为伤春,爱把眉峰锁。宜笑精神偏一个。微涡媚靥樱桃破。
先自腰肢常袅娜。更被新来,酒饮频过火。茶饭不忄欠犹自可。脸儿瘦得些娘大。 ☆鹧鸪天(壬辰豫章惠月佛阁) 烟霭空_江上春。夕阳芳草渡头情。飞红已逐东风远,嫩绿还因夜雨深。
情脉脉,思沈沈。卷帘愁与暮云平。阑干倚遍东西曲,杜宇一声肠断人。 ☆鹧鸪天(豫章大阅)
玉带红花供奉班。里头新样总宜男。闹装鞍辔青骢马,帖体衣裳紫窄衫。
云鬓重,黛眉弯。内家妆束冠江南。轻裘缓带风流帅,锦绣丛花拥骑还。☆鹧鸪天(揖翠晚望)
榕叶阴阴未著霜。浅寒犹试夹衣裳。雾浓烟重遥山暗,云淡天低去水长。
风淅沥,景凄凉。乱鸦声里又斜阳。孤帆落处惊鸥鹭,飞映昼空雁字行。☆鹧鸪天(七夕)
一叶惊秋风露清。砌蛩初听傍窗声。人逢役鹊飞乌夜,桥渡牵牛织女星。
银汉淡,暮云轻。新蟾斜挂一钩明。人间天上佳期处,凉意还从过雨生。
☆鹧鸪天(湘江舟中应叔索赋)
风定江流似镜平。斜阳天外挂微明。云归远岫千山暝,雾映疏林一抹横。 渔火细,钓丝轻。黄尘扑扑谩争荣。何时了却人间事,泛宅釜妙曲清声压楚城。蕙心兰态见柔情。凌波稳称金莲步,蘸甲从教玉笋斟。
歌缓缓,笑吟吟。向人真处可怜生。仙源幸有藏春处,何事乘风逐世尘。
☆鹧鸪天(丁已除夕)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柳梢青(祭户立春)
节物推移。青阳景变,玉琯灰飞。彩仗泥牛,星球雪柳,争报春回。
丝金缕玉幡儿。更斜袅、东风应时。宜入新春,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柳梢青(荼_屏)
红紫凋零。化工特地,剪玉裁琼。碧叶丛芳,檀心点素,香雪团英。
柔风唤起娉婷。似无力、斜_翠屏。细细吹香,盈盈浥露,花里倾城。☆柳梢青(和赵显祖)
漠漠轻阴。养花天气,乍暗还明。曲径风微,蜂迷红片,蝶趁游人。
平芜极目青青。谩怅望、谁招断魂。柳外愁闻,莺雏唤友,鸠妇呼晴。 ☆柳梢青(黄杷林送李粹伯)
料峭余寒。元宵欲过,灯火阑珊。宿酒难醒,新愁未解,摇兀吟鞍。 深林百舌关关。更雨洗、桃红未干。野烧痕青,荒陂水满,春事何堪。
☆柳梢青(富阳江亭)
烟敛云收。夕阳斜照,暮色迟留。天接波光,水涵山影,都在扁舟。 虚名白尽人头。问来往、何时是休。潮落潮生,吴山越岭,依旧临流。
☆柳梢青(聚八仙花)
人间春足。一番红紫,水流风逐。戏蝶初闲,轻摇粉翅,高低飞扑。 雨昏烟暝增明,似积雪、枝间映绿。后土琼芳,蓬莱仙伴,蕊粉香粟。
☆柳梢青(邵武熙春台席上呈修可叔) 矫首遐观。崇台徙倚,心目俱宽。一水萦蓝,群峰耸翠,天接高寒。
平生江北江南。总未识、闽中好山。雨暗前汀,云生衣袂,身倦跻攀。
☆柳梢青(壬子莆阳壶山阁)
暑怀烦郁。危栏徙倚,凝情独立。榕叶连阴,横冈接秀,壶峰凝碧。
海山云树微茫,更无数、归帆暮集。却忆潇湘,孤村烟渚,晚风斜日。 ☆柳梢青(鉴止月下赏莲)
水满方塘。菰蒲深处,戏浴鸳鸯。灿锦舒霞,红幢绿盖,时递幽香。
天弓摇挂孤光。映烟树、云间渺茫。散发披襟,都忘身世,真在仙乡。
☆柳梢青(和张伯寿紫笑词)
浓碧抟枝,柔黄衬紫,独殿春风。菡萏轻盈,甘瓜馥郁,叶萼相重。 人生一笑难同。更余韵、都藏笑中。日助清芬,酒添风味,须与从容。
☆浣溪沙(癸已豫章)
日丽风和春昼长。杏花枝上正芬芳。无情社雨亦何狂。
一洗娇红啼嫩脸,半开新绿映残妆。画梁空有燕泥香。
☆浣溪沙(滕王阁席上赠段云轻)
落日沈沈堕翠微。断云轻逐晚风归。西山南浦画屏围。 一目波光明欲溜,两眉山色翠常低。须知人与景相宜。
☆浣溪沙(鸣山驿道中)
松雪纷纷落冻泥。栖禽犹困傍枝低。茅檐冰柱玉鞭垂。
流水溅溅春意动,群山灿灿晚光迷。朔风寒日度云迟。
☆浣溪沙(螺川从善席上叙别)
不比阳关去路赊。使君行即返京华。清江江上是吾家。
聚散有时思夜雨,留连无计劝流霞。红愁绿惨一川花。
☆浣溪沙(鉴止宴坐) 雪絮飘池点绿漪。舞风游漾燕交飞。阴阴庭院日迟迟。
一缕水沈香散后,半瓯新茗味回时。_闲万事总忘机。
☆浣溪沙(鸳鸯红梅)
本是孤根傲雪霜。肌肤不肯涴铅黄。要随尘世浅匀妆。
似杏著花尤灿灿,比梅成实自双双。青枝巧缀碧鸳鸯。 ☆菩萨蛮(癸巳自豫章檄归) 扁舟又向萧滩去。危樯却系江头树。风送雨声来。凉生真快哉。 电光云际掣。白浪天相接。不用怯风波。风波平地多。 ☆菩萨蛮 娇花媚柳新妆靓。裙边微露双鸳并。笑靥最多情。春从两脸生。
香罗萦皓腕。翠袖笼歌扇。余韵遏云低。梁尘簌簌飞。
☆菩萨蛮 晚风断送归帆急。重城回首天连碧。犹有小楼情。西山如旧青。
故园今渐近。应卜灯花信。一喜一牵萦。平分两处心。
☆菩萨蛮(用三谢诗“故人心尚远,故心人不见”之句)
故人心尚如天远。故心人更何由见。肠断楚江头。泪和江水流。
江流空滚滚。泪尽情无尽。不怨薄情人。人情逐处新。 ☆菩萨蛮(瑞荫秋望) 小春爱日融融暖。危亭望处晴岚满。江静绿回环。横陈无际山。
清霜欺远树。黄叶风扶去。试探岭头梅。点红开未开。
☆菩萨蛮(可人梅轴)
琼英为惜轻飞去。可人妙笔移缣素。潇洒向南枝。永无开谢时。
闺房难并秀。自是春风手。何必问逃禅。人间水墨仙。
☆菩萨蛮(韵胜竹屏) 多情可是怜高节。濡毫幻出真清绝。雨叶共风枝。天寒人倚时。
萧萧襟韵胜。堪与梅兄并。不用翠成林。坡仙曾赏音。
☆菩萨蛮(玉山道中) 霜风落木千山远。护霜云散晴曦暖。潇洒小旗亭。山花照眼明。
粉妆匀未了。一捻春风小。把酒恨匆匆。深情妩媚中。
☆菩萨蛮(梅林渡寄兴伯)
行舟荡漾鸣双桨。江流为我添新涨。指顾隔汀洲。人归心尚留。 阳关三叠举。怨柳离情苦。何似莫来休。不来无许愁。 ☆菩萨蛮(永州故人亭和圣徒季行韵)
故人话别情难已。故人此别何时会。江上驻危亭。离怀牵故情。
悠悠东去水。簇簇渔村市。应记合江滨。潇湘别故人。
☆菩萨蛮(春陵迎阳亭)
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
危阑闲独倚。_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昼空征雁横。
☆菩萨蛮(辛亥二月雪)
东皇不受人间俗。为嫌花柳纷红绿。特地_春和。连延雨雪多。
梅梢封玉蕊。春半开犹未。还恐怨韶华。吹绵作柳花。
☆菩萨蛮(鉴止莲花穿阑干开) 水风叶底波光浅。亭亭翠盖红妆面。六月下塘春。平铺云锦屏。
露凉轻点缀。绿映珍珠袂。浑似太真妃。倚阑娇困时。 ☆好事近(垂丝海棠) 红杏已香残,唯有海棠堪惜。天气著花如酒,醉娇红无力。
娉娉袅袅倚东风,柔媚忍轻摘。凭仗暮寒要住,赛锦川春色。
☆好事近(癸巳催妆)
云度鹊成桥,青翼已传消息。彩伏蕊宫初下,应人间佳夕。
龙烟缥缈散妆楼,香雾拥瑶席。准拟洞房披扇,看仙家春色。
☆醉蓬莱(重明节丙辰长汝)
正金风零露,玉宇生凉,晚秋天气。华渚流虹,应生商佳瑞。电绕神枢,庆绵宗社,御宝图宸极。脱屐尘凡,游心淡泊,逍遥物外。
圣子神孙,祖皇文母,上接三宫,下通五世。至盛难名。亘古今无比。诞节重明,燕乐和气。动普天均被。寿祝南山,尊倾北海,臣邻欢醉。
☆汉宫春(壬子莆中鹿鸣宴)
丹诏天飞,见皇家愿治,侧席英才,鸿儒抱负素蕴。壮志兴怀。文场战胜,便从此、脱迹蒿莱。人共羡,麒鸣劝驾,还因计吏偕来。 先春占早争开。是人间第一,唯有江梅。莆中旧传盛事,六亚三魁。桃花浪暖。更平地、听一声雷。蓝绶袅,芦鞭骏马,长安走遍天街。
☆厅前柳
晚秋天。过暮雨,云容敛,月澄鲜。正风露凄清处,砌蛩喧。更黄蝶,舞翩翩。
念故里、千山云水隔,被名缰利锁萦牵。莫作悲秋意,对尊前。且同乐。太平年。
☆厅前柳(丹桂)
景清佳。正倦客,凝秋思。浩无涯。递十里香芬馥,桂初华。向碧叶。露芳葩。
为粟粒、鹅儿情淡薄,倩西风染就丹砂。不比黄金雨,灿余霞。送幽梦,到仙家。
☆诉衷情(鉴止初夏)
清和时候雨初晴。密树翠阴成。新篁嫩摇碧玉,芳径绿苔深。
雏燕语,乳莺声。暑风轻。帘旌微动,沈篆烟消,午枕余清。☆诉衷情(莆中酌献白湖灵惠妃三首)
神功圣德妙难量。灵应著莆阳。湄洲自昔仙境,宛在水中央。
孚惠爱,备祈禳。降嘉祥。云车风马,__来歆,桂酒椒浆。 ☆诉衷情
茫茫云海浩无边。天与水相连。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
专掌握,雨旸权。属丰年。琼卮玉醴,飨此精诚,福庆绵绵。
☆诉衷情
威灵千里护封圻。十万户归依。白湖宫殿云耸,香火尽虔祈。
倾寿酒,诵声诗。谅遥知。民康俗阜,雨润风滋,功与天齐。
☆一剪梅(莆中赏梅) 雪里盈盈玉破花。遐想风流,压尽京华。点酥团粉任欹斜,独露春妍谁似他。 有酒何须稚子赊。访戴归来,倚棹溪涯。人生得意定谈夸。除却西湖,不记谁家。 ☆一剪梅(丙辰冬长沙作)
暖日烘梅冷未_。脱叶随风,独见枯株。先春占早又何如。玉点枝头,犹自萧疏。
江北江南景不殊。雪里花清,月下香浮。他年调鼎费工夫。且与藏春,处士西湖。
☆朝中措(莆中共乐台)
斜阳留照有余红。烟霭淡冥_。麦陇青摇一望,前山翠失双峰。
高台徙倚。松飘逸韵,梅减冰容。俯视尘寰如掌,翩然我欲乘风。
☆朝中措
疏疏帘幕映娉婷。初试晓妆新。玉腕云边缓转,修蛾波上微颦。
铅华淡薄,轻匀桃脸,深注樱唇。还似舞鸾窥沼,无情空恼行人。
☆朝中措(乙未中秋麦湖舟中)
西风著意送归船。家近总欣然。去日梅开烂熳,归时秋满山川。
京华倦客,难堪羁思,历尽愁边。寄语_娥休笑,月圆人亦团圆。
☆朝中措(山樊)
乱山春过雪成堆。七里递香回。蕊簇玲珑金粟,花装碎屑玫瑰。
兰衰梅谢,桃粗李俗,谁与追随清绝殿春仙侣,清风吹破荼_。
☆朝中措(月季)
开随律琯度芳辰。鲜艳见天真。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
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宝相精神。休数岁时月季,仙家栏槛长春。
☆朝中措(丁亥益阳贺王宜之)
眉间黄色喜何如。花县拜恩初。五品荣颁命服,十行祗奉天书。
萱堂绣阁,均封大邑,盛事同居。此日银章朱绂,行看玉带金鱼。 ☆点绛唇(和翁子西)
日暖风暄,殿春琼蕊依台榭。雪堆花架。不用丹青写。
莹彻精神,映月唯宜夜。幪香帕。倩风扶下。碎玉残妆卸。☆点绛唇
漠漠春阴,褪花时候余寒峭。数声啼鸟。唤起帘栊晓。 云鬓慵梳,淡拂春山小。情多少。乱萦愁抱。风里垂杨袅。
☆点绛唇(同曾无玷观沈赛娘棋) 袅袅娉娉,可人尤赛娘风韵。花娇玉润。一捻春期近。
占路藏机,已向棋中进。俱休问。酒旗花阵。早晚争先胜。 ☆扑蝴蝶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脱箨,方塘荷翠毡。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
景何限。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醉桃源(桐江舟中)
微云扫尽碧虚宽。月华光影寒。山河表里鉴中看。沈沈清夜阑。
风细细,露__。神游八极间。九霄回首望尘寰。悠然醉梦还。☆醉桃源(单叶荼_)
纤枝延蔓走青虬。风清体更柔。故饶檀蕊著花稠。疏疏如缀旒。
琼作靥,玉成裘。玫瑰应辈流。惜香愁怕_搔头。宁随□事休。☆醉桃源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水流红紫各西东。绿肥春已空。
闲戏蝶,懒游蜂。破除花影重。问春何事不从容。忧愁风雨中。
☆贺圣朝(和宗之梅) 千林脱落群芳息。有一枝先白。孤标疏影压花丛,更清香堪惜。
吟情无尽,赏音未已,早纷纷藉藉。想贪结子去调羹,任叫云横笛。 ☆踏莎行
白雪开残,红云吹尽。园林新绿迷芳径。榆钱不解买青春,随风乱点苍苔晕。
紫燕飞忙,黄鹂声嫩。日长烟暖游蜂困。凭高念远思无穷,那堪宿酒厌厌病。
☆踏莎行
万事随缘,一身须正。功名富贵皆前定。多图广计要争强,如何人力将天胜。 枉费机谋,徒劳奔_。到头毕竟由他命。安时处顺得心闲,饥餐困寝亏贤甚。
☆忆秦娥(和刘希宋)
伤离索。不堪凉月穿珠箔。穿珠箔。料应别后,粉销琼削。
无聊倚遍西楼角。枝头几误惊飞鹊。惊飞鹊。先来憔悴,更逢摇落。 ☆武陵春(和王叔度桃花)
一阵晓风花信早,先到小桃枝。冉冉红云映翠微。开宴忆瑶池。
零乱分飞贪结子,芳径自成蹊。消得刘郎去路迷。肠断武陵溪。
☆武陵春(信丰揖翠阁) 乍雨笼晴云不定,芳草绿纤柔。燕语莺啼小院幽。春色二分休。
试凭危栏凝远目,山与水光浮。滚滚闲愁逐水流。流不尽、许多愁。
☆清平乐(萍乡必东馆)
无风轻燕。缭绕深深院。昼永人闲帘不卷。时听莺簧巧啭。
清和天气阴阴。南风初奏薰琴。唤起午窗新梦,愁添一掬归心。
☆清平乐(阳春亭)
一宵风雨。春与人俱去。春解再来花作主。只有行人无据。
殷勤满酌离觞。阳关唱起愁肠。苦恨无情杜宇,声声叫断斜阳。
☆清平乐(迎春花一名金腰带)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鹊桥仙(归舟过六和塔)
风波平地,尘埃扑面,总是争名竞利。悟时不必苦贪图,但言任、流行坎止。
忽来忽去,何荣何辱,天也知人深意。一帆送过桐江,喜跳出、琉璃井里。☆鹊桥仙(安仁道中雪)
同云幂幂,狂风浩浩,激就六花飞下。山川满目白模糊,更茅舍、溪桥潇洒。
玉田银界,瑶林琼树,光映乾坤不夜。行人不为旅人忙,怎解识、天然图画。
☆鹊桥仙(同敖国华饮,闻啼鹃,即席作) 春光已暮,花残叶密,更值无情风雨。斜阳芳树翠烟中,又听得、声声杜宇。
血流无用,离魂空断,只挠凄凉为旅。在家谁道不如归,你何似、随春归去。☆鹊桥仙(丁巳七夕) 明河风细,鹊桥云淡,秋入庭梧先坠。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
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不知谁见女儿忙,谩多少、人间欢会。☆谒金门
风和雨。又送一番春去。春去不知何处住。惜春无觅处。
柳老空抟香絮。莺娇乍迁芳树。回念故园如旧否。不堪闻杜宇。
☆谒金门(丁酉冬昌山渡)
江水绿。江上数峰如簇。唤渡小舟来岸北。_舆行太速。
素艳窗纱笼玉,不负看花心目。今夜知他何处宿。断魂沙路曲。
☆谒金门(耽冈迓陆尉)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横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谒金门
风雨急。红紫又还狼藉。嫩绿团枝苔径湿。帘开双燕入。
院静昼闲人寂。一缕水沈烟直。心事有谁能会得。阶前芳草碧。
☆谒金门(常山道中) 风策策。山迥暮烟横白。淅沥穿林翻败叶。羁怀愁倦客。 问宿荒村山驿。谁识离情脉脉。雁足无昼孤夜色。音尘千里隔。
☆谒金门(和从善二首)
花夜雨。渺渺绿波南浦。擘絮晴云山外吐。凝情谁共语。 十二玉梯空伫。闲却琐窗朱户。久客念归归未许。寸心愁万缕。
☆谒金门
风雨半。春锁绿杨深院。幕浪不翻香穗卷。轻寒闲便面。
归兴新来不浅。勾引闲愁撩乱。一枕春酲谁与管。晓莺惊梦断。
☆东坡引(别周诚可) 相看情未足。离觞已催促。停歌欲语眉先蹙。何期归太速。 如今去也,无计追逐。怎忍听、阳关曲。扁舟后夜滩头宿。愁随烟树簇。愁随烟树簇。
☆东坡引(癸巳豫章)
飞花红不聚。都因夜来雨。枝头冷落情如许。东风谁是主。
看看满地,堆却香絮。但目断、章台路。残英剩蕊留春住。春归何处去。春归何处去。
☆东坡引(龙江赵去非席上)
杯行情意密。今宵是何夕。行人此别真堪惜。愁肠空闷郁。
明朝去也,回首相忆。要留恋、如何得。无端骤雨飘何急。人来心上滴。人来心上滴。
☆生查子(宜春记宾亭别王希白庚)
梅从陇首传,柳向邮亭折。鸳瓦晓霜浓,掠面凝寒色。 相逢意便亲,欲去如何说。我亦是行人,更与行人别。
☆生查子(萍乡阳春亭)
千山拥翠屏,一水萦罗带。雨过水痕添,云散山容在。
亭高景最幽,天迥风尤快。啼鸟一声闲,唤起情无奈。
☆生查子 迟迟春昼长,冉冉东风软。寒食乍晴天,红紫芳菲遍。 前峰积翠横,新涨_蓝远。向晚淡烟迷,一段屏山展。
☆生查子(丙午铁炉冈回)
春光不肯留,风雨催将去。红逐故园尘,绿满江南树。
阴晴寒食天,寂寞西郊路。芳草织新愁,怅望人何处。
☆生查子
庭虚任雀喧,院静无人到。回首十年非,赖得知几早。
心随香篆销,意与梅花好。万事转头空,一笑吾身老。
☆少年游(梅)
玉壶冰结暮天寒。朔吹绕阑干。雪破梢头,香传花外,春信入江南。
巡檐索笑情何限,一点已微酸。待得黄垂,冥冥烟雨,绿树袅金丸。
☆少年游
冰霜凝冻腊残时。暖律渐推移。彩胜罗幡,土牛春杖,和气与春回。
花心柳眼知时节,微露向阳枝。喜入新春,称心百事,如意想都宜。
☆小重山(农人以夜雨昼晴为夜春) 乐岁农家喜夜春。朝来收宿雾,快新晴。云移日转午风轻。香罗薄,暄暖困游人。
积水满春塍。绿波翻郁郁,露秧针。幸无离绪苦牵情。烟林外,时听杜鹃声。
☆霜天晓角(三衢道中) 雨余风劲。雾重千山暝。茅舍寒林相映。分明是、画图景。 去程何日定。天远长安近。唤起新愁无尽。全没个、故园信。
☆霜天晓角(舟行清溪)
舣舟砂碛。秋净波澄碧。极目青山横远,悬崖断、拥苍壁。
傍岩渔艇集。渡头人物立。八景潇湘真画,云笼日、晚风急。
☆江南好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还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关河令(清远轩晚望)
亭皋霜重飞叶满。听西风断雁。闲凭危阑,斜阳红欲敛。
行人归期太晚。误仿佛、征帆几点。水远连天,愁云遮望眼。
☆关河令(己亥宜春舟中)
江头伊轧动柔橹。渐楚天欲暮。浩荡轻鸥,波间自容与。
岸蓼汀苹无绪。更满目、潇疏江树。此意何穷,凭谁图画取。
☆采桑子(三月晦必东馆大雨)
连朝雨骤驱春去,瓦注盆倾。不记初春。润柳催花忒有情。
春光解有重来日,宁耐休争。待得秋深。听你无聊点滴声。
☆采桑子(樱桃花)
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 余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 ☆浪淘沙(杏花)
绛萼衬轻红。缀簇玲珑。夭桃繁李一时同。独向枝头春意闹,娇倚东风。
飞片入帘栊。粉淡香浓。凤箫声断月明中。只恐明朝风雨恶。燕嘴泥融。
☆浪淘沙(桃花)
桃萼正芳菲。初占春时。蒸霞灿锦望中迷。斜出繁枝临曲沼,鸾鉴妆迟。
蜂蝶镇相依。天气融怡。空教追忆武陵溪。片片漫随流水去,风暖烟霏。☆浪淘沙(柳)
摇曳万丝风。轻染烟浓。鹅黄初褪绿茸茸。雨洗云娇春向晚,雪絮空_。
车马灞桥中。别绪匆匆。只知攀折怨西东。不道晓风残月岸,离恨无穷。
☆双头莲令(信丰双莲)
太平和气兆嘉祥。草木总成双。红苞翠盖出横塘。两两斗芬芳。
干摇碧玉并青房。仙髻拥新妆。连枝不解引鸾皇。留取映鸳鸯。
☆画堂春(梅)
西真仙子宴瑶池。素裳琼艳冰肌。瑞笼香雾扑铢衣。凤翥鸾飞。
玉骨解凌风露,铅华不涴凝脂。戍楼羌管正孤吹。月淡烟低。☆南柯子(送朱辰州千方壶小隐)
木落千山瘦,风微一水澄。清霜暖日快归程。唤渡沙头、款款话离情。
傍岸渔舟集,横空雁字轻,凭阑凝眼增明。一片潇湘、真个画难成。
☆西江月(丁巳长沙大阅)
笳鼓旌旗改色,弓刀铠甲增明。攒花簇队马蹄轻。禀听元戎号令。
羊祜轻裘临阵,亚夫细柳屯营。观瞻已耸定王城。飞虎威名日振。
☆西江月(同蔡受之、赵中甫巡城,饮于南楚楼) 淼淼澄清波面,依依紫翠山光。危栏徙倚对斜阳。山影波流荡漾。
世事一番醒醉,人生几度炎凉。高情收拾付觥觞。何止羲皇人上。
☆洞仙歌(丁巳元夕大雨)
元宵三五。正好嬉游去。梅柳蛾蝉斗济楚。换鞋儿、添头面,只等黄昏,恰恨有、些子无情风雨。
心忙腹热,没顿浑身处。急把灯台炙艾炷。做匙婆、许葱油,面灰画葫芦,更漏转,越煞不停不住。待归去、犹自意迟疑,但无语空将,眼儿厮觑。
☆南乡子(尹先之索净圆子词)
元夜景忧殊。万斛金莲照九衢。鎚拍豉汤都卖得,争如。甘露杯中万颗珠。
应是著工夫。脑麝浓薰费小厨。不比七夕黄蜡做,知无。要底圆儿糖上浮。
☆行香子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渐郊原、芳草萋萋。夭桃灼灼,杨柳依依。见燕喃喃,蜂簇簇,蝶飞飞。
闲庭寂寂,曲沼漪漪。更秋千、红索垂垂。游人队队,乐意嬉嬉。尽醉醺醺,歌缓缓,语低低。
☆卜算子(立石道中) 晴日敛春泥,陌上东风软。料峭寒禁花柳闲,枉恨春工浅。
绿涨一江深,黛泼千山远。目断平芜无际愁,数尽征鸿点。 ☆卜算子(丙午春即席和从善)
杨柳褪金丝,艳杏摇红影。欲雨还晴二月天,春色浑无定。
晓梦不堪惊,午昼新来永。一掬归心万叠愁,空惹长亭恨。☆卜算子(和从善筹安堂赏海棠)
娇艳醉杨妃,轻袅怜飞燕。人在昭阳睡足时,初试妆深浅。
一段锦新裁,万里来何远。高烛休教照夜寒,媚脸融春艳☆卜算子(和徐师川韵赠歌者)
绿暗柳藏烟,红淡花经雨。更著如花似玉人,艳态娇波注。
纤手捧瑶卮,缓遏歌云缕。只恐莺花不解留,还逐东风去。☆卜算子(赴春陵和向伯元送行词)
云敛峭寒轻,雨涨春波渺。旅枕无堪梦易惊,啼_声催晓。
尚忆故园花,红紫为容好。世路崎岖长短亭,来往何时了。
☆伊洲三台(丹桂)
桂华移自云岩。更被灵砂染丹。清露湿酡颜。醉乘风、下临世间。
素娥襟韵萧闲。不与群芳并看。蔌蔌绛绡单。觉身轻、梦回广寒。
- 赌棋山庄词话 作者:(清)谢章铤,谢氏论词,对崇奉姜夔、史达祖,卑视苏轼、辛弃疾之浙派深为不满;同时对常州派“寄托”与“蕴藉”之说,虽然基本肯定,但也有所指摘。此外对当时词人词藉评述甚多,保存了许多罕见史料。赌棋山庄词话是词话要藉之一,弥足珍贵。
-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四回。
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
内容:叙述刘墉之孙参劾国戚黄士功兄弟,道光帝微服私访的故事。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松漠纪闻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洪皓撰。皓字光弼,鄱阳人,政和五年进士。建炎三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既至金,金人迫使仕刘豫。皓不从,流递冷山,复徙燕京。凡留金十五年方得归。以忤秦桧贬官,安置英州而卒。久之始复徽猷阁学士,谥忠宣。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乃其所纪金国杂事。始於留金时,随笔纂录。及归,惧为金人搜猎,悉付诸火。既被谴谪,乃复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纪闻》。寻有私史之禁,亦秘不传。绍兴末,其长子适始校刊为正续二卷。乾道中仲子遵又增补所遗十一事。明代吴琯尝刻入《古今逸史》中,与此本字句间有异同,而大略相合。皓所居冷山,去金上京会宁府才百里,又尝为陈王延教其子,故於金事言之颇详。虽其被囚日久,仅据传述者笔之於书,不若目击之亲切。中间所言金太祖、太宗诸子封号,及辽林牙达什北走之事,皆与史不合。又不晓音译,往往讹异失真。然如叙太祖起兵本末,则《辽史·天祚纪》颇用其说。其“熙州龙见”一条,《金史·五行志》亦全采之。盖以其身在金庭,故所纪虽真赝相参,究非凿空妄说者比也。出《四库总目提要》
洪皓(1088--1155)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光弼。徽宗政和进士。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奉命赴金,被羁留十馀年。拒绝金人所授官职,屡次秘密派人返回南方,报告金国虚实,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释归宋,授徽猷阁直学士。屡向秦桧建言不可苟安于钱塘,为桧所忌,贬居英州九年,后徒袁州,至南雄州病卒,工诗词。所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