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蟛蜞

    《中药大辞典》:蟛蜞拼音注音Pénɡ Qí别名

    螃蜞(《集韵》)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或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肉、内脏脂肪

    生境分布

    生活于河流泥滩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布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原形态

    全体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长约3.8厘米,宽约4.4厘米;四方形。额宽大,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2,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额后部有4个并立的突起。眼具短柄,能活动;外眼窝齿呈三角形,背眼窝缘光滑,甚凹陷。侧缘具光滑隆线,无齿。螯足1对,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掌节外侧面具鳞形颗粒,背缘具1条颗粒隆线。步足4对,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腹部退化,雌雄异形,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圆形。

    化学成分

    体内脂肪含量,随季节而变化。10月份因经繁殖消耗,含量较低,以后渐增,至12月底达到最高值,冬眠后又逐渐减少。4月份渐渐增加。5月份因经繁殖,又降到极低。在整个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于雄者,繁殖以后,始趋于接近。血钙(未换壳时沩75毫克%。

    性味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纲目》:"咸,冷,有毒。"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膏:主湿癣、疽疮不瘥者,涂之。"

    ②《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蟛蜞拼音注音Pénɡ Qí别名

    螃蜞

    英文名Amphilbious Crab, Brackish-water Crab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食(蟛蜞)肉能令人吐下至困。

    来源

    药材基源:为方蟹科动物无齿相手蟹及其同属近缘动物的脂肪或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sarma dehaani H. Milne- Edwards.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流泥岸处,穴居河岸可田埂内。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无齿相手蟹,头胸甲呈四方形,一般长红39mm,宽44mm左右。胃、心、肝各区均有些隆起,中鳃区具4-5条斜行隆线。额守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2,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额后部具4个并立突起,外眼宣传员呈三角形,背眼窝缘光滑,甚凹陷。侧缘隆线光滑,无齿。鳌足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腕节内末角钝,掌节外侧面具鳞形颗粒,背缘具一条颗粒隆线,指节较少掌节长,可动指弯曲,两指间的空隙小。步足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雌体腹部呈圆形,雄体呈宽三角形。

    性状

    体内脂肪含量,随季节而变化。10月份因经繁殖消耗,含量较低,以后渐增,至12月底达到最高值,冬眠后又逐渐减少。4月份渐渐增加。5月份因经繁殖,又降到极低。在整个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于雄者,繁殖以后,始趋于接近。血钙(未换壳时)为75mg%。

    归经

    脾经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主痈肿疮毒;湿癣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熟。外用:适量,取膏涂敷。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膏:主湿癣、疽疮不瘥者,涂之。

    2.《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薜荔拼音注音Bì Lì别名木莲藤(《日华子本草》),辟萼(《质问本草》),石壁莲(《植物名汇》),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墙虎、风不动(《中国药植志》),彭蜂藤(《福建民间草药》),石......
  • 拼音注音Bì Lì Guǒ别名王不留行[广西、广东]、凉粉果、爬墙虎、木馒头、木莲、络石藤、风不动来源桑科榕属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以花序托(俗称果实)入药。(其不育枝为络石藤一种,参阅“络石藤”项下)。花序托成熟后采摘,......
  • 《中药大辞典》:薜荔根拼音注音Bì Lì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随时可采。晒干备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痛,产后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拼音注音Bì Lì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乳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割破茎皮,待乳汁流出后收集。也可取自叶中。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资......
  • 拼音注音Bànɡ别名圆蚌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圆蚌Anodonta pacifica (Heude),以肉、贝壳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凉。功能主治肉:除湿,明目。主治崩漏,带下,痔疮肿痛。用量4~6两。壳:化痰消积。治反胃呕吐,......